(來源:中國民航網)
轉自:中國民航網
《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記者錢擘 通訊員王思遠、胡靜、蔣一柅 報道:近日,華東空管局由其后勤服務中心精心組織,在第八屆進博會開幕前夕,為空管浦東塔臺指揮層完成了一次關鍵且極具挑戰的“眼科手術”——指揮層玻璃更換。
空管浦東塔臺對于保障航班起降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塔臺頂端的指揮層是管制員們的“戰場”,360度的全景視野是確保航班安全、高效運行的先決條件。近年來,因指揮層玻璃使用年限較長,陸續已有若干玻璃出現滲水、霧化情況,如果發展下去,就可能影響管制工作的安全順暢,為消除潛在隱患,需要對指揮層玻璃進行更換。而浦東機場作為全國客流量最大的機場,航班運行必須時刻得到保障,這項更換工作需要在不停航的狀態下完成。
華東空管局高度重視玻璃更換工作,要求塔臺玻璃更換必須始終堅持質量與安全并重,確保施工全過程規范有序、萬無一失。
而玻璃更換面臨四大核心難題。其一,塔臺位于機場特殊區域,無法使用重型吊車輔助;其二,受塔臺建筑結構與外圍空間限制,無法搭設腳手架;其三,指揮層內部空間多處狹窄,極大增加了玻璃運輸與安裝的難度。其四,更換工作需要避開航班高峰指揮時期,只能選擇凌晨航班較少的時間段施工,不僅壓縮了作業時間,也增加了高空作業的安全風險與操作難度。華東空管局后勤服務中心勇挑重擔,精心組建項目團隊,多次現場勘察并確定施工方案。
![]()
玻璃更換作業
工程于2025年7月開工。針對玻璃運輸路徑狹窄的問題,后勤服務中心首先對塔臺指揮層出入口通道進行了拓寬,拆除影響通行的吊頂與扶手;為避免噪音干擾飛行指揮,團隊選擇深夜施工,將影響降至最低。
隨后,圍繞此次施工的核心難題,也就是塔臺因其特殊性而不能搭腳手架、由此導致無傳統施工作業面的情況,項目團隊創新引入“蜘蛛人+鋼結構組件”的方案,來建立作業面——
這一方案,選用定制化、輕質化的鋼結構組件模塊化單元,這些模塊具備快速拼裝與拆卸功能,不必對塔臺原有建筑結構造成焊接破壞,能夠通過懸掛作業“蜘蛛人”的空中機動能力,“零損傷、快進快出”搭建起開展玻璃更換的鋼結構平臺。依托該方案,施工隊伍于2025年8月13日至30日期間,先由 “蜘蛛人”在塔臺頂部搭建支點,再通過鋼結構組件拼裝成環形鋼平臺,突破外圍空間狹窄的限制。
![]()
創新模式解決“無施工面”難題(本文圖片均由華東空管局提供)
自2025年9月15日起,工程嚴格遵循“不停航”原則,利用航班保障低谷的每日凌晨4點至7點施工;通過前期總結的拆卸、搬運、安裝經驗,按計劃,最終于2025年9月29日完成全部30組玻璃的更換工作,整個過程無一塊玻璃破損。
項目最后階段,團隊有序拆除鋼結構操作平臺,同步恢復塔臺指揮層內部吊頂、扶手等設施設備,確保塔臺功能完全回歸原狀。至2025年10月29日,整個項目圓滿完成。工程計劃工期110天,實際工期77天,提前33天完成。不僅成功破解了塔臺區域無法搭設傳統作業平臺的瓶頸,開創了復雜環境下完成外立面更換玻璃的新路徑,也為類似工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范本。
如今,煥新后的塔臺玻璃晶瑩通透,視野開闊。華東空管局后勤服務中心以出色的專業技術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完成不停航的“眼科手術”,讓塔臺“天眼”更加明亮,為管制工作默默助力。(編輯:許浩存 校對:陳虹瑩 審核:韓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