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4 日消息,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宣布,11 月 2 日上午,一項跨越約 4200 公里的遠程眼科手術在新疆烏魯木齊成功實施。這是全球首例遠程機器人輔助視網膜下注射手術。
該手術以完全自主研發的國產 5G 眼科手術機器人為核心平臺,標志著我國在遠程高精度眼科手術領域,正式實現從“可行性”到“實用性”的關鍵躍遷。在我國眼科優質醫療資源相對不足且分布不均的背景下,此類技術的遠程化對于偏遠地區患者獲取高水平診療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該手術由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團隊牽頭,聯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總醫院楊波教授團隊、中山大學計算機學院黃凱教授團隊以及廣州市微眸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共同完成。
![]()
此次手術的核心平臺是一款完全自主研發的國產 5G 眼科手術機器人系統。該系統實時連接位于廣州的主控端和位于烏魯木齊的手術端,實現了醫生遠程操控下的微米級眼底精細操作。
據IT之家所知,視網膜下注射是治療如黃斑下出血等致盲性眼病的常用手術方法,對操作的穩定性和醫生經驗要求極高。
針對此次手術的需求,林浩添教授團隊聯合黃凱教授團隊及廣州微眸公司,持續攻關遠程眼科手術機器人平臺的研發,并與嘉興智瞳科技和中國電信合作,構建了具備“醫生遠程操控”、“微米級運動精度”和“實時三維高清感知”能力的系統。2023 年 6 月,該團隊曾在國內率先完成跨越瓊州海峽的遠程微米級眼內操作動物實驗。此次在烏魯木齊成功實施的臨床手術,標志著該技術在遠程高精度眼科手術領域實現了從實驗室驗證到臨床應用的關鍵進展。
手術前,廣州和烏魯木齊兩地的專家團隊(包括林浩添教授、呂林教授、劉炳乾主任醫師和楊波教授等)共同完成了患者的評估以及注射路徑、劑量與深度的規劃。
該手術于上午 8 時開始。在烏魯木齊的手術室內,機器人的注射微針進入患者眼內后,由位于廣州的專家通過遠程控制系統,操縱微針移動至病灶區域的視網膜表面,完成針尖刺入預定深度及藥物注射。整個遠程操作過程耗時不到 7 分鐘。手術過程中網絡連接穩定,圖像傳輸清晰,機器人響應靈敏,注藥過程針尖平穩,順利達到預期目標。
中山眼科中心主任林浩添教授表示,此次手術的成功實施,意味著能夠通過遠程方式將優質眼科醫療資源輸送到邊疆地區,同時也驗證了國產高精度手術機器人在復雜眼科手術中應用的安全性。未來將繼續探索遠程與智能結合的模式,推動高水平眼科醫療資源的可及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