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圖木舒克11月4日消息(記者丁安 郭璁悅) 在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一粒小小的油莎豆正書寫著沙海變沃土的綠色奇跡。
近日,新疆圖木舒克市興安鎮5.4萬畝油莎豆田迎來豐收季,新型高效收獲機在田間穿梭,金黃豆粒從沙土中躍出,被裝車運往加工廠;遠在幾百公里之外的圖木舒克電商產業孵化園,當地群眾走進直播間,正在通過手機直播,向全國的網友推薦興安鎮生產的油莎豆粉、油莎豆油等產品。
![]()
電商產業園內陳列著琳瑯滿目的新疆特產 (央廣網記者郭璁悅 攝)
這片曾經風沙肆虐的荒漠,如今因一顆“小豆子”煥發生機。油莎豆不僅成為職工增收致富的“金豆子”,更串聯起一條覆蓋種植、加工、養殖、生態修復的綠色循環產業鏈。
油莎豆有“沙漠作物之王”的美譽,全身都是寶。當地不僅將其用于釀酒、榨油、磨粉,還依托油莎豆莖葉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的優勢,加工成優質飼料。
興安鎮與石河子大學、新疆農墾科學院等高校合作,制定《南疆油莎豆高產栽培技術規程》,推廣“干播濕出”、北斗導航精準播種等技術。這些科技手段將油莎豆畝產從2017年的100公斤提升至2024年的600公斤以上,最高紀錄達886公斤。
“現在種油莎豆,機械化程度很高,省時又省力。”興安鎮油莎豆種植戶王鵬介紹。
![]()
工人正在進行油莎豆分揀 (央廣網記者郭璁悅 攝)
在圖木舒克鳴謙立業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內,自動化生產線高速運轉。在工人們的有序操作下,一粒粒油莎豆經過上料、脫皮、分級、色選等工序,僅需7分鐘,便完成了從原料到脫皮產品的蛻變。
“我們改良了脫殼設備,脫皮更干凈、損耗更小,自動化程度大幅提升。”該公司董事長袁立業說。
2019年投身油莎豆加工以來,他從“賣原料”轉型“做產品”,如今一條粗加工線日產10噸,月銷售額達150萬元。
![]()
油莎豆產品 (央廣網記者郭璁悅 攝)
興安鎮以全產業鏈思維謀篇布局,通過“筑巢引鳳”積極招商引資,一批油莎豆精深加工企業相繼落戶。
正如圖木舒克電商產業孵化園負責人介紹,電商產業孵化園的目標就是帶動三師電商產業走向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為共同富裕打通一條三師的電商產業化道路;為三師農優產品打通電商產業“最后一公里”。
數據顯示,種植油莎豆后,興安鎮年降雨量從不足30毫米增至130毫米,7級以上大風天數減少三分之一。土壤有機質含量從0提升至1.3至1.4,綠化覆蓋率躍升至50%。
油莎豆產業的崛起,不僅讓興安鎮種植戶端穩了“金飯碗”,更為沙漠治理提供了可復制的“中國方案”。
![]()
興安鎮油莎豆博物館 (央廣網記者郭璁悅 攝)
每年11月,上萬只灰鶴遷徙至此越冬,油莎豆田成為它們的“天然食堂”。
連續種植三年后,沙地變良田,小麥畝產突破400公斤。
如今,興安鎮的油莎豆產業鏈越來越完善,油莎豆產業研究院、油莎豆初加工廠、油莎豆精深加工廠、油莎豆啤酒廠等6個項目相繼落地。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興安鎮用一顆豆子書寫了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的共贏答卷。
在塔克拉瑪干的邊緣,興安鎮的油莎豆產業正如一顆新星冉冉升起。它不僅是沙漠變綠洲的生態奇跡,更是鄉村振興的產業標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