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汽車業(yè)將何去何從?
“我認為情況幾乎完全一樣,只不過這次是‘加強版’。”
福特CEO吉姆·法利在接受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采訪時,將中國汽車業(yè)對美國構成的競爭威脅比作20世紀(參數(shù)丨圖片)80年代日本的“加強版”。
他嚴肅地補充道:“中國現(xiàn)有汽車工廠產能足以覆蓋整個北美市場,足以讓我們所有美國車企都倒閉。而當年的日本(車企)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對我們行業(yè)而言,這是一場完全不同量級的風險。”
![]()
吉姆·法利此言,看似危言聳聽,但好像也不是不可以。即便是T型車和汽車流水線發(fā)明者,也可能成為歷史。
01
吉姆·法利是不是在危言聳聽呢?
1980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年產量超過1100萬輛。
豐田、本田、日產等日本車企在當時,大幅超越了福特、通用汽車等美國主要汽車制造商,甚至導致美國汽車業(yè)在那個年代出現(xiàn)嚴重衰退,大量工廠倒閉,工人失業(yè)。
克萊斯勒公司一度瀕臨破產,需要政府貸款擔保才能維持生存。后來才有了戴姆勒-克萊斯勒。
![]()
這一局面最終引發(fā)了美日之間的貿易爭端。美國直接逼迫日本簽署廣場協(xié)議。1981年,里根政府對從日本進口的汽車實施了“自愿出口限制”措施。
然而,當下中國競爭力和國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偉大的祖國,一定會誕生偉大的汽車公司。更何況,中國正主導全球汽車發(fā)展風向標。
“中國現(xiàn)有的工廠產能足以覆蓋整個北美市場,足以讓我們所有美國車企都倒閉。而當年的日本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對我們行業(yè)而言,這是一場完全不同量級的風險。”福特掌舵人嚴肅地補充道。
02
美國汽車業(yè)的電動化之路,可謂一波三折。
近年來,通用汽車在電動化戰(zhàn)略上多次搖擺。
![]()
2022年,該公司CEO瑪麗·芭拉,曾喊出“十年放棄燃油車”的口號,計劃投資270億美元推30款電動車。
可到了2025年,這家美國汽車巨頭已不再提2035年電動化目標,還花巨資游說反對排放新規(guī)。
福特汽車的困境更具代表性。
近年來,這家百年車企在全球范圍內面臨著多重挑戰(zhàn)。在至關重要的電動化轉型方面,福特投入巨資卻收效甚微。
![]()
福特電動車業(yè)務曾在2023年虧損47億美元,相當于每賣出一輛電動車就虧損近7萬美元。這一數(shù)字令人震驚,反映出傳統(tǒng)車企在電動化轉型中的艱難處境。
為應對困境,福特不得不調整其全球戰(zhàn)略。
在宣布推遲電動汽車投資、延長燃油車生產計劃的同時,福特承認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速度低于預期。
克萊斯勒的經歷更是坎坷。渡過了上世紀80年代危機,但在2008年的金融海嘯之后走向破產。
![]()
雖然之后有菲亞特接盤,并伴隨2021年與標致雪鐵龍集團的合并,誕生了Stellantis集團。但唐唯實治下的Stellantis集團,并沒有讓克萊斯勒重現(xiàn)曾經的輝煌,反倒是在法國人離任后,被曝出集團解散的可能。
03
回看近十年美國汽車業(yè)的發(fā)展,若不是有特斯拉這個“例外”,很難想象美國汽車在全球的影響力將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fā)展。
面對中國汽車強勢崛起,吉姆·法利提出了直白的應對之道:“要想戰(zhàn)勝他們,就必須深入了解他們。”
這也是他親自駕駛中國電動汽車的原因——“為了應對競爭”。
![]()
然而,美國市場近期的一些政策變化可能使情況更加復雜。由于特朗普政府上個月取消了電動汽車激勵政策,吉姆·法利預計美國電動汽車銷量將減半。
在10月23日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吉姆·法利向投資者表示:“短期內,我認為美國市場的電動汽車滲透率將僅維持在約5%左右,但這將會逐步回升,尤其是隨著更多平價電動汽車的推出。”
Views of AutosKline:
“如果我們在這場競爭中失敗,福特的未來也將不復存在”。
正像吉姆·法利曾經警告的那樣,美國正與中國展開一場全球性競爭,而不僅僅是電動汽車之爭。
這場競爭已不再是簡單的商業(yè)競爭,而是一場塑造未來全球經濟秩序的系統(tǒng)性競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