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清晨8時許,重慶市巴南區木洞鎮焊管廠小區與港灣交會處新設立的“潮汐攤區”里,從土橋村趕來賣菜的唐阿姨正麻利地將新鮮的萵筍、蘿卜碼進攤位售賣。她喜滋滋地對買菜的居民說:“你瞧,有了固定的銷售點,今天我掙100元不成問題!”曾經占道經營的菜農與城管間的“貓鼠游戲”是街頭常態;如今,這片規范的攤區讓“你趕我躲”變為“互助互諒”,在“煙火氣”中化解了民生難題。
地處長江之濱的千年古鎮木洞曾是川東四大名鎮之一,近年來,隨著重慶國際生物城的入駐發展,木洞古鎮河街景區的打造,小鎮居民急劇增多,由此催生火熱的“地攤經濟”。由于配套設施不足,沿街叫賣的農戶和小區門口聚集的流動商販在便民的同時,也衍生出占道經營、交通堵塞、秩序混亂、環境臟亂等突出問題,不僅嚴重影響市容環境秩序,更對市民的交通出行、食品衛生安全構成隱患。
為切實解決群眾需求和市容環境管理之間的矛盾,根據巴南區城市管理局“城管進社區”工作的統籌安排,區城管執法支隊堅持“疏堵結合,以疏為主”原則,指導木洞鎮試點設置潮汐攤區。
![]()
巴南區木洞鎮試點設立潮汐攤區。
如何在滿足群眾需求、解決菜農賣菜難且不影響市容秩序之間找到平衡點?10月9日,木洞鎮分管領導組織城管執法大隊、市場監管所、社區等部門研究解決占道經營問題。在充分聽取群眾和部分攤販意見的基礎上,本著“便民、興業、助農”的宗旨理念,決定采取疏堵結合的方式解決這一民生難題:一方面,對場鎮開展綜合整治,勸離游攤,保障市容秩序和公共安全。另一方面,在焊管廠小區與港灣交會處右側空地試點設立潮汐攤區,引導菜農和游攤集中規范經營,由社區具體實施及后期管理。
潮汐攤區共提供便民攤位54個,實行“錯峰開市、定時休市”——早市7:00至12:00、晚市16:00至21:00。城管安排定人定崗值守、流動攤販實現“定點、定時、規范”經營,既讓菜農有了固定銷售點,又避免了亂擺亂放造成的交通堵塞。
![]()
城管執法隊員在潮汐攤區服務群眾。
城管執法隊員轉變角色,不僅是“管理者”。巡邏時,他們會幫助潮汐攤區的攤主挪動攤位,規范經營秩序,主動詢問經營情況。攤區內,市民可現場挑選新鮮蔬菜。
“試點設置潮汐攤區的初衷就是方便農戶賣菜、居民買菜,同時維護好市容秩序。”木洞城管執法大隊負責人李俊德介紹,試點后,居民在家門口即可買到新鮮價廉的農產品,場鎮經營秩序明顯改善,占道經營投訴量較此前明顯減少,周邊區域實現“攤齊、地凈、路通”的治理效果。
“潮汐攤區確實好,再也不擔心被城管攆著走,每天還能多掙三四十元,心里踏實!”攤主王阿姨的話道出了眾多菜農的心聲。潮汐攤區不僅成了村民增收的“小集市”,更成了早出晚歸者的“便民站”。在重慶國際生物城上班的市民劉女士說:“家門口就能買到新鮮蔬菜,節省了通勤時間。”
目前,這片潮汐攤區已成為連接農戶與古鎮居民的“民生紐帶”。
從“潮起”擺攤到“潮落”收攤,攤主與古鎮間的默契悄然生長。潮汐攤區的設置,既讓“煙火氣”與城市秩序和諧共存,也讓民生溫度與管理智慧交融——菜農增收有了門路,市民買菜多了便利,市容秩序更加規范,為古鎮增添了宜居底色。
上游新聞 譚柯 實習生 郭若晗 通訊員 余紅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