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興日報)
轉自:嘉興日報
![]()
![]()
![]()
![]()
■記者 朱靈潔 葉銀芬 制圖 張利昌 圖片由相關鎮(街道)提供
“這里氛圍很輕松,沒事喝茶聊天,有事說事討論,蠻靈的。”清晨,在桐鄉市河山鎮堰頭村,村民吳柏林又出現在家門口的“三治茶館”里,“之前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提了個提升道路亮化方便大家出行的建議,沒想到一個月不到,50多座景觀型路燈就裝好了,村里是真把我們老百姓說的放在心上。”
桐鄉的基層治理新方式就是在這樣的茶香氤氳中誕生的。作為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發源地,桐鄉始終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近年來,當地充分結合水鄉地區茶館文化底蘊深厚的地域特色,創新推出了“三治茶館”新模式。
如今,在桐鄉的各個村落,“三治茶館”已成為獨特的風景線。一爿茶館,既是一個議事廳、一處調解所,也是一方宣講臺。在這里,老百姓啜茗清談,暢聊冷暖,喝出了人情味、和諧味、幸福味。
茶里聽音,自治聚力暖民心
吳柏林常去的這家“三治茶館”,是河山鎮堰頭村在2022年正式開張的首家“三治茶館”。在桐鄉,喝茶是深入骨髓的生活習慣,幾乎每個村民都有喝茶的愛好。但隨著時代變遷,不少自然村落的茶館受人口流動、設施老化等因素影響,漸漸變得冷清,使用率大幅降低,有些甚至成了閑置房屋。
面對這一情況,桐鄉沒有讓這些承載著鄉土記憶的茶館就此沉寂,而是堅持問題導向與需求導向,以“三治融合”理念為核心指引,全面考量村莊網格劃分、村民小組分布、人口密度、交通便利性等多重因素,對村內閑置房屋進行改造升級,根據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分層分類在新村集聚點和自然村落打造“三治茶館”。
堰頭村的“三治茶館”剛一開業,就憑借獨特的定位和溫馨的氛圍成了村里的“網紅”打卡點。茶館內布置簡約卻充滿生活氣息,三張八仙桌搭配幾條長板凳,墻上掛著的電視機成了村民了解外界的窗口,沒有華麗的裝飾,卻處處透著親切。
既然以“三治”冠名,這家茶館自然不只是簡單的飲茶之地。每天,都會有黨員、村干部來到茶館,與村民圍坐在一起,以民情民議早茶會的形式,圍繞村莊發展、民生改善等話題,認真聽取村民的想法和建議,共同為村莊的未來出謀劃策。
為了讓“三治茶館”更好地發揮作用,河山鎮創新推出了“三治茶館”包聯機制。每個茶館都配備了一名聯村干部負責聯系指導,一名村干部包聯管理,一名黨員志愿者負責日常聯絡。這種機制將以往的“坐班辦公”轉為“駐點服務”,黨員干部主動“入館聽事、流動問事、駐館議事”,在與村民喝茶聊天的輕松氛圍中,及時掌握村民的共性需求,精準發現潛在的矛盾糾紛,把服務送到了村民心坎上。
除了吳柏林提出的道路亮化建議,去年,有不少村民在茶館里反映村里公共停車位不足的問題。村里在收集到這一訴求后,立即組織人員實地考察,制定規劃方案,很快就新增了一批公共停車位,有效緩解了村民停車難的問題。
一片小茶葉,泡著大民生。“三治茶館”在茶香氤氳中收集村民關于道路亮化、停車位增設等民生建議,不僅解決了實際問題,更讓“自己的家園自己建”的自治理念深入人心。以茶會民,也有效打破了“信息孤島”,真正實現民情直通、民意直達、民事直辦。
河山鎮還在“三治茶館”里建立了“群眾主體+積分激勵”的自治體系,由村民自發商定《茶館自治公約》,形成個性化行為規范,并深化“三治積分”運用,對建言獻策、文明守約等正面行為給予積分獎勵,有效調動了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積極性。
茶香議事,德治潤心解民憂
“群眾利益無小事”,在基層治理中,矛盾糾紛的化解是重要的一環。為了提高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桐鄉的“三治茶館”充分整合各方力量,組建了由人民調解員、黨員干部、志愿者等組成的“一杯茶”調解隊。此外,還成立了“道德評判團”等多個專業調解團隊,這些團隊成員大多是村里有威望、懂情理的人,他們充分發揮熟人社會的優勢,用拉家常、講道理的方式,幫助村民化解矛盾、消除隔閡。
前段時間,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落晚村的兩戶村民因為一件小事鬧得不可開交。其中一戶村民在家門前安裝了一個圍欄,卻沒想到影響了隔壁鄰居的正常出行,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論聲引來了不少村民圍觀。落晚村“一杯茶”調解隊的成員得知情況后,立刻趕到現場。了解到兩戶人家是多年的鄰居,調解隊成員決定用更溫和的方式化解矛盾。他們在兩家門口的空地上擺起一張八仙桌,泡上一壺清茶,一個簡易的“流動茶桌”調解庭就這樣形成了。
調解過程中,調解隊成員沒有急于下結論,而是先讓雙方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不滿。待雙方情緒稍稍平復后,調解隊成員從“遠親不如近鄰”的道理入手,結合村里類似的鄰里相處案例,耐心地為雙方分析利弊。“大家住得這么近,抬頭不見低頭見,因為一個圍欄傷了和氣多不值得啊!咱們互相體諒一下,總能找到兩全其美的辦法。”調解隊成員的話漸漸打動了雙方。最終,安裝圍欄的村民主動提出調整圍欄的位置,確保不影響鄰居出行,另一戶村民也表示愿意給予理解和配合,兩戶人家握手言和,一場鄰里矛盾在茶香中圓滿化解。
“不管大事小事,雙方先坐下來,喝杯‘寬心茶’,聽聽第三方的意見,心平氣和了,矛盾自然有了疏通點。”落晚村“一杯茶”調解隊的負責人深有感觸地說。
無獨有偶,前不久,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永安村一村民因圈養了幾只雞,影響了隔壁村民休息,引發糾紛。“流動茶桌”上,經過永安村“道德評判團”的第一時間調解,該村民不再固執己見,決定對家禽進行清理,還大家一個清新、安靜的生活環境。
隨著茶杯里的茶水慢慢變淺,村民之間的矛盾也逐漸消散,心與心的距離越來越近。這種以“茶”為媒、以“德”化人的調解模式,將“和為貴”的傳統美德巧妙融入現代基層治理中,用溫情和道理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如今,桐鄉“一杯茶”調解隊的規模已發展到800多人,僅2024年,累計調處各類矛盾糾紛400余件,為維護鄉村和諧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茶席普法,法治固本護民安
“大家平時騎電動車出門,一定要記得戴安全頭盔,遵守交通規則,不能逆行,也不能闖紅燈,這些不僅是為了自己的安全,也是為了他人的安全……”日前,在桐鄉經濟開發區(高橋街道)越豐村文化禮堂的“三治茶館”里,一堂生動的交通安全課如約開講,桐鄉市公安局交警大隊的宣講員結合本地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在場的近50名村民講解電動車行駛中的安全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重視交通安全。
對于許多桐鄉村民來說,泡一杯香茶,聽上一段戲曲,是閑暇時光里最愜意的事。而現在,“三治茶館”把“茶底”從戲曲換成了法律知識,讓村民在品茶的同時,還能學習法律常識,茶味依舊醇香,又多了幾分“法治味道”。
除了交通安全知識,“杜絕酒駕,遠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婦女維權知識宣講”“老年人防詐騙技巧”等與村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主題宣講活動也經常在“三治茶館”開展。宣講員們摒棄生硬的理論講解,結合村民的日常生活實際,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講老百姓身邊的事,把枯燥的法律條文轉化為生動的案例,讓法律知識真正走進百姓生活,融入村民心中。
“現在時代發展得快,各種新情況、新問題也多,要是不懂點法律知識,很容易吃虧。每次茶館里有普法宣傳,我都會來聽,學到的這些法律知識都特別實用。”村民李阿姨每次都聽得格外入神,還會把重要的內容記下來,回家后講給家人聽。
除了禮堂里的“你說我聽”,“三治茶館”還將普法課堂擺在茶桌上、茶室中。法律顧問、法律工作者與村民圍坐而談,暢談身邊案例、發表各自見解、解答法律困惑,使村民在深入了解法律知識的過程中由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參與,掀起法律學習的新高潮,形成濃厚的法治文化氛圍。
從2022年開始,越豐村文化禮堂的“三治茶館”還創新推出了“普法自助餐廳”,根據村民的需求,定制了主題多樣的“普法菜單”。茶館工作人員會圍繞不同的法律主題,收集整理典型的涉法案例,定期編印并向村民發放《三治茶座》普法宣傳冊。同時,通過組織法律服務團走進村社、學校和企業,開展有針對性的普法活動,進一步擴大普法覆蓋面,提升群眾的學法用法意識。
截至目前,桐鄉的“三治茶館”已累計舉辦法治講座15場,開展“菜單式”普法活動8次,講解涉法案例25起,解答村民法律咨詢1800余人次。“三治茶館”用身邊的案例教育身邊的人,通過精準普法,讓越來越多的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實踐行了“鄉村治,百姓惠”的宗旨,為鄉村的穩定發展筑牢了法治根基。
那些曾經因人口變遷而閑置的老茶館,如今在桐鄉獲得了新生,成了“聽事、議事、辦事、評事”的基層治理前沿陣地;聯村干部、黨員志愿者化身“茶倌”,走進茶館,與村民面對面交流,收集民意、解決難題,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務群眾。
桐鄉“三治茶館”以茶為媒介,以治理為核心,將當地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與基層治理創新深度融合,通過“茶里聽音、茶香議事、茶席普法”的實踐路徑,成功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下“三治融合”的基層治理新范式。從河山鎮路燈安裝的即訴即辦,到開發區(高橋街道)鄰里糾紛的完美化解,其成功實踐印證了這壺“三治茶”,泡的是民情,融的是民心,治的是基層之困。它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證明——最好的治理,都帶著生活的溫度。
如今,在桐鄉的村落間,這壺熱氣騰騰的“三治茶”正不斷散發著獨特的魅力,泡出基層治理的新味道。未來,隨著“三治茶館”模式的不斷完善和推廣,這股帶著茶香的治理新風,必將繼續浸潤水鄉的每一寸土地,讓“三治融合”在基層煥發出更加鮮活的生命力,為桐鄉基層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嘉一度,讓新聞態度丈量新聞深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