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紅 魏雨蒙
縣域特色產業集群作為河北省激活鄉村發展動能的核心載體,依托“縣縣有集群”的基礎優勢,通過產業升級、要素集聚、業態融合等多元路徑,構建起“興業—強縣—富民”的鄉村振興新格局。
產業筑基,夯實鄉村經濟根基
圖譜化補鏈,完善產業生態。針對傳統產業“小而散”“配套弱”的問題,河北以產業鏈圖譜為抓手,精準補齊縣域產業短板,形成“核心企業+配套集群”的發展生態。衡水安平縣則圍繞絲網產業構建全鏈條生態,從0.025毫米細絲生產到航空航天用高端濾網制造,16000多家企業覆蓋全產業鏈,占全國80%以上份額,2024年產值突破千億元。降低了企業生產成本,又形成了抗風險能力強的產業共同體,為鄉村經濟提供穩定支撐。
科技化強鏈,提升核心競爭力。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推動鄉村特色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景縣橡塑管產業集群依托科技特派團支撐,主導或參與制定41項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攻克耐高壓、抗腐蝕技術難題,2023年銷售收入達394.8億元,占全縣工業總產值70%以上。科技創新不僅提升了產品附加值,更推動鄉村產業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轉型,筑牢鄉村產業“技術護城河”。
品牌化延鏈,拓展價值空間。河北實施“冀有特色”品牌培育行動,將縣域特色資源轉化為區域名片。青龍滿族自治縣依托萬畝板栗園,打造自有板栗品牌,通過電商渠道推向全國,2024年1—8月網絡零售額達20.06億元,其中板栗占比超三分之一。品牌化發展讓鄉村產業擺脫“低價競爭”困境,實現從“賣產品”到“賣品牌”的價值躍升。
富民興村,實現共同富裕目標
崗位擴容,增加就近就業。集群發展創造的海量就業崗位,讓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有效化解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與“空心村”雙重困境。邱縣食品產業集群培育200多家核心企業及上下游配套企業,吸納2萬多名當地群眾就業,其中80%為農村勞動力。集群數字化轉型催生了新職業需求,清河縣羊絨產業集群的電商運營、數據管理崗位,為推動農民從“體力勞動者”向“技能工作者”轉型。
利益聯結,拓寬增收渠道。通過構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緊密聯結機制,讓農民深度參與產業發展并分享收益。行唐縣昊騰殘疾人雙創園創新“居家就業”模式,87名殘疾人通過居家直播實現穩定增收,月均收入超2000元。這種利益共享機制,既保障了企業的原材料供應與用工需求,又讓農民獲得“工資收入+效益分紅+資產收益”的多元回報。
能力提升,激活內生動力。以技能培訓與人才培育為抓手,提升農民就業創業能力,實現“輸血”與“造血”結合。清河縣與阿里巴巴等企業合作每年培育電商人才3000余人,全縣1萬多名主播中120余人粉絲量超10萬,帶動近萬人直播帶貨。此外“頭雁”項目組織鄉村產業帶頭人赴高校深造,如青龍電商帶頭人韓文亮通過浙江大學培訓,引入無人機運輸技術解決板栗出山難題,進一步放大了人才帶動效應。
城鄉融合,構建協同發展格局
集聚鄉村發展“新動能”。產業集群的升級需求成為吸引城市要素下沉的“磁場”,為鄉村注入發展活力。在人才方面,河北通過“科技特派團”“專家服務基層”等政策,引導技術專家、管理人才進入縣域集群企業,提供“一站式”技術支持。在資本方面,河北針對集群企業推出“產業鏈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等產品,緩解農村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在技術方面,城市數字技術向鄉村延伸,5G基站、千兆光纖網絡在產業集聚區實現全覆蓋,既服務于產業發展,更同步提升鄉村數字化水平。
搭建城鄉共享“硬支撐”。產業集群發展倒逼農村基礎設施升級,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河北以集群為核心,推進交通、物流、能源等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清河縣圍繞羊絨產業打造共享倉儲物流中心,整合3.41億件快遞資源,實現“當日下單、次日送達”,物流成本較分散運營降低20%。基礎設施的完善不僅保障了產業發展,更讓農民共享現代化生活便利,同步提升了鄉村公共服務水平。
形成“產村共生”新格局。通過“以產興鎮、以業興村”模式,推動產業集群與鄉村建設深度融合,構建“縣城—鄉鎮—村莊”梯度發展格局。邢臺市依托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太行+農旅”融合線路,隆堯澤畔藕采挖游、寧晉雪花梨采摘游等項目。讓鄉村既成為產業發展的“生產車間”,也成為宜居宜游的“生活空間”,推動城鄉融合從“要素流動”向“功能協同”升級。
生態賦能,建設和美鄉村
綠色轉型。河北在集群發展中推行“環保優先”策略,推動傳統產業綠色改造。依托“領跑者”企業建設“能碳管理平臺”,實現污染物與碳排放協同治理。同時,培育綠色新業態,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推行林果種植與林下經濟復合模式,既提升經濟效益,又增強生態固碳能力。
生態增值。將生態資源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實現“生態美”與“產業興”的有機統一。邢臺依托太行山區生態資源與板栗、核桃等特色產業,打造“產業+生態+旅游”融合項目,建設農事體驗基地20余個、鄉村民宿50余家,年接待游客超30萬人次。
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通過產業筑基、富民興村、城鄉融合、生態賦能四條核心路徑,構建起“產業強、農民富、鄉村美、城鄉融”的鄉村振興政策體系,彰顯了縣域經濟在鄉村振興中的“樞紐”價值,為新時代縣域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河北經驗。
【2024年度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河北省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推動鄉村振興路徑研究》(課題號ZD202404)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石家莊學院)
![]()
網絡配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