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安靜的書桌,對于困境兒童而言,往往是成長路上的“暖心燈塔”。近日,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以“多格合一”為抓手,將排摸困境兒童納入網格日常,用精細化觸角主動發現“一張書桌”背后的成長難題。一場場“家庭微改造”行動隨之展開,不僅點亮了孩子的學習空間,更以“街道統籌、睦鄰兜底、社會參與”的溫情接力,用基層治理的“網格”織就民生“暖”網。
1
從“一屋雜亂”到“一角書香”
“以前家里堆滿雜物,孩子寫作業只能在床邊或者小凳子上趴著,我們看著也心疼,但實在沒空間。”家住延吉社區的居民張女士(化名)提到10歲的兒子小新(化名)時,一臉無奈。小新家租住的房子狹小老舊,一家人的生活用品與雜物混雜堆砌,孩子連一個專屬的學習角都沒有。
在楊浦,隨著城市更新的推進,老舊小區的“硬件”在升級,但“軟件”——尤其是家庭內部的成長環境,依然是基層治理的難點。延吉社區第一睦鄰中心的社工在日常走訪中發現,轄區內存在一批像小新這樣的困境兒童,他們的家庭環境擁擠雜亂,缺乏基本的學習空間與氛圍。
如何讓幫扶“靶向”更準、資源“滴灌”更有效?延吉社區第一睦鄰中心通過撬動社會資源,實施“家庭成長計劃”。
在發現小新的情況后,延吉社區第一睦鄰中心社工將其作為“家庭成長計劃”的重點幫扶對象。該計劃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發起,這項綜合性的家庭支持計劃,旨在通過物資援助和家庭教育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困境家庭改善生活環境、提升家庭教育能力,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
這不僅是簡單的物資捐贈,而是一場“量體裁衣”的微改造。項目團隊與社工多次上門,與小新媽媽反復溝通,精準測量空間、敲定方案。從定制的兒童床、衣柜,到一套專業的學習書桌、書椅、書架,再到全新的床上用品,施工人員、社工和志愿者僅用大半天時間,就讓這個堆滿雜物的小屋煥然一新。
![]()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改造完成的那一刻,小新迫不及待地坐到新書桌前,認真地擺好書本。媽媽激動地說:“家里干凈整潔了,孩子學習的勁頭完全不一樣了。”一張書桌的“落地”,帶來的是一個家庭生活品質的“躍升”,更是一個孩子走向“書香未來”的起點。
2
“軟件”持續賦能:
從“扶困”走向“扶智”與“扶志”
“硬件”的改變,帶來了立竿見影的“軟件”變化。
改造完成后,小新一家人看著眼前煥然一新的家,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曾經連寫作業地方都沒有的小新,如今擁有了屬于自己的明亮學習角落,可以安心讀書。
媽媽也激動地表示,家里變得干凈整齊了,孩子學習更有勁頭了,自己看在眼里也更有信心把家庭經營好。這一改變不僅提升了小新家的居住品質,更重要的是為孩子帶來了積極的心理影響,一個專屬的學習空間讓小新感受到了被關愛和重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明顯提高。
小新媽媽說:“確實有個專門的學習桌,孩子學習態度都不一樣了,我們現在就保證書桌上不放雜物,都是他學習的東西,寫作業效率高很多。”這份來自家庭內部的自覺維護,正是項目所期待的“內生動力”。
![]()
延吉社區第一睦鄰中心負責人表示,改造只是第一步。接下來,睦鄰中心將依托陣地,持續跟進,開展課業輔導、興趣培養等線上線下素質教育活動,并針對監護人開展家庭教育指導、親子課堂等服務。
從“一桌難求”到“一室溫馨”,楊浦區的基層社區正在用“繡花針”功夫,為“人民城市”寫下了溫暖而務實的注腳。
文字| 沈瑩
圖片| 沈瑩
編輯| 文茜婷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
![]()
![]()
![]()
![]()
上觀號作者:上海楊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