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阿姨,假期爸爸帶我去了科技館,讓我大開眼界……”近日,鶴壁市淇濱區人民檢察院未檢干警、一級檢察官侯華蕾電話回訪時,小新(化名)興奮地說。
侯華蕾還記得,1年前,在淇濱區人民檢察院12309檢察服務中心,小新的母親胡某眼眶泛紅,11歲的小新緊拉著她的手,眼神里寫滿委屈與無助。
困境 父愛缺失讓生計艱難
2021年10月,小新父母協議離婚,約定小新由母親胡某撫養,父親李某每月支付2000元撫養費。起初李某尚能履約,半年后卻以各種理由推脫。為逃避撫養費,李某將小新接走照顧。胡某原以為孩子跟著有固定收入的父親能過得更好,直到接到老師電話,說小新在校精神狀態不佳。
經多方打聽,胡某在某城中村一間昏暗的出租屋里找到了兒子。小新面容憔悴,身形瘦弱。他告訴母親,父親每隔幾天才來看他一次,留下幾十元錢讓他獨自生活。
看著簡陋的居住環境和受盡委屈的孩子,胡某淚如雨下,當即帶小新回家。作為單親媽媽,胡某僅靠微薄的零工收入只能勉強維持房租和日常開銷,日子一長,母子倆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胡某最終選擇向檢察機關求助。
破局 一紙文書讓撫養費到位
了解情況后,侯華蕾向胡某說明可通過訴訟追索撫養費,并詳細解釋了支持起訴職能。在胡某提交申請后,檢察機關指導她收集關鍵證據,并向法院遞交《支持起訴書》。
庭審中,面對確鑿證據,李某承認了無故拖欠撫養費的事實。經檢察官和法官的批評教育與耐心調解,雙方達成協議:李某一次性支付拖欠的3.4萬元撫養費,并承諾今后按時支付。
延伸 從司法救濟到親情修復
案件審結了,拖欠撫養費的問題得到解決,但侯華蕾深知僅僅解決法律層面的糾紛還不夠。為了加強家庭監護責任,讓小新更健康地成長,檢察機關向李某發出《督促監護令》,要求其依法履行撫養義務。
考慮到小新因缺乏父愛變得孤僻自卑,檢察機關聯合學校安排專業且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心理老師,制訂長期關愛方案,定期開展心理輔導。
同時,淇濱區人民檢察院協調區婦聯、團區委、區教育體育局和司法社工組織建立家庭教育指導“1+4”聯動模式,為李某量身定制指導方案,引導李某和小新共同追憶成長歷程,喚醒父愛溫情。李某趁著假期多次帶著小新去游樂場、科技館等處,父子間的感情逐漸升溫。
如今,小新臉上重現笑容。侯華蕾介紹,他們還將“1+4”聯動模式運用到其他未成年人案件中,取得了良好辦案效果,一起案件被評為河南省2024年未成年人司法社會工作服務優秀案例。(來源:鶴壁淇濱區委宣傳部 作者:魏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