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點擊上方圖片回顧專欄往期內容
編者按
數字法院建設是司法領域實現全面數字賦能、全程預警監測、保障適法統一、提升司法質效的一場重塑性變革。2023年以來,上海法院以場景建設、數字建模為重點,大力推進數字法院建設,開創審判工作現代化建設新局面。《上海數字法院》專欄持續關注數字法院建設,講述我們如何通過數字改革向“數據”要質量、向“技術”要效率、全方位賦能人民法院工作的故事。
如果把案件執行比作戰士打靶,
限高、失信措施便是重要“彈藥”,
一旦“脫靶”,既浪費司法資源,
還可能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
如何提高“打靶”精準度?
上海法院構建 “限高、失信適用規范應用場景矩陣”,以數字之力為執行工作裝上“瞄準鏡”,讓強制措施精準落地。
數字聚“焦”:
小場景破解大難題
“法官,我已經不是公司法定代表人了,為什么還被限高?”
“法官,公司已經注銷了,怎么最近我被限高了?”
“法官,公司債務已經清償完了,限高什么時候能解除?”
限制高消費、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是執行階段的高頻強制措施,為解決前述因信息不同步、執行措施適用不精準引發的問題,在數字法院建設過程中,上海法院提出了新解法。
![]()
圖片源自網絡
“您正在辦理的案件,可能存在被執行人法定代表人變更的情況,請注意核實。”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執行法官謝蕾在查閱執行案件電子卷宗時,一條彈窗信息躍然屏上。
原來,案件觸發了“被限高法定代表人與工商登記法定代表人不一致提示預警”應用場景。
經查詢,法官確認被執行企業的法定代表人發生變更,結合案情,最終對變更后的法定代表人采取限高措施,促成案件順利執行。
“被限高法定代表人與工商登記法定代表人不一致提示預警”場景,正是規范限高、失信措施的“小場景”之一。
矩陣構架:
四維校驗“瞄準鏡”
導致限高、失信對象錯誤的情形復雜,單一應用場景的預警能力相對有限,上海法院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為制度根基,圍繞限高、失信措施的采取、變更及解除等情形,打造出涵蓋“適用對象”“程序正當”“行為限制”“善意文明”四維場景的 “限高、失信適用規范應用場景矩陣”。
矩陣下設對象適格、及時解除、特殊情形不得采取等二級標簽,全方位、多角度地對限高、失信措施的規范性、適格性進行校驗。
為實現精準指引,上海法院設計一至三級標簽,將散落的法律規定聚攏成一幅脈絡清晰、指向精準的 可視化思維導圖,形成了從粗放到細化、從抽象到具體、從概括到精確地識別限高、失信人員主體適格的場景矩陣模型。
精準“打靶”:
跑出執行質效“加速度”
場景矩陣的核心在于構建規范文件與多種單一場景之間的協同映射機制。該機制能夠根據規范文件的變化動態調整場景矩陣內容,這正是上海數字法院建設順應審執需求、追求與時俱進的體現。
![]()
圖片源自網絡
未來, “限高、失信適用規范應用場景矩陣”將持續為執行法官采取限高、失信措施提供精準導航:
風險提示更靠前。通過跨領域數據碰撞,在采取執行措施前主動提示風險,從源頭減少限高、失信對象錯誤案件,讓司法資源用在“刀刃”上。
人文關懷更全面。將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嵌入場景規則,對“校園貸”在校生等特殊群體自動標記提醒,實現“剛性執法”與“人文關懷”的統一。
措施解除更及時。限高、失信措施的適格性,不僅存在于措施采取之時,還在于措施解除時,動態監測債務清償、企業破產等法定解除事由,觸發相關條件后,第一時間向法官推送預警,確保措施解除與法定條件實時同步。
從一線需求中來,到實踐應用中去。“限高、失信適用規范應用場景矩陣”既是上海數字法院建設的創新成果,更是司法與科技深度融合的生動范例。隨著規則庫持續優化、場景鏈不斷拓展,這枚數字“瞄準鏡”將愈發精準,以科技賦能守護公平正義的“最后一公里”。
![]()
本期作者
聞強
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執行局法官助理
![]()
來源丨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法院
高院供稿部門:執行局、審判管理辦公室
文字:聞強
責任編輯:姜葉萌、邱楚揚、周易培
編輯:左雨欣
聲明丨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高院”公眾號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上海高院”公眾號 ?
上觀號作者:浦江天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