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林冬雪
近日,長春市雙陽區人民法院高效執結一起勞務合同糾紛案件,幫助八旬老人成功追回欠薪,以司法速度與溫度筑牢民生保障底線。
耄耋翁務工維生 欠薪難討陷窘境
劉大爺雖已邁入耄耋之年,但身體還算康健,為給家里添補些家用,他在一家公司謀了一份安保工作。劉大爺在崗位上兢兢業業,從未有過懈怠。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辛勤付出換來的卻是工資的一再拖欠。多次與公司協商無果后,無奈之下只好將公司訴至法院。
法院審理后,判決該公司支付劉大爺勞務報酬4萬余元。然而,判決生效后,該公司仍以各種理由拖延不付。劉大爺便向法院申請了強制執行。
可執行工作剛開始,就陷入了困境。網絡查控結果顯示,被執行公司的賬戶余額僅有幾百元,根本不足以支付欠薪。執行法官進一步調查發現,該公司早已停止經營,原本的辦公場所也是租賃的,如今人去樓空,案件儼然走到了“無財產可供執行”的死胡同。
轉變思路破僵局 釋法明理觸人心
“以公司目前的財產情況,按照法律規定,可以在法定條件下追加公司股東為被執行人,但此案標的額不算特別大,申請人又是八旬老人、處境困難。若啟動追加程序,不僅程序復雜,增加訴累,而且在短期內肯定是拿不到這筆錢。”執行法官反復斟酌,決定轉變思路,從公司關聯人員入手,嘗試通過溝通協調推動主動履行。
法官先聯系了公司法定代表人趙某,可趙某一上來就以“未實際參與經營管理”為由,將責任全部推給了公司股東。見狀,法官當即嚴肅告知趙某:“公司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作為法定代表人,你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一番勸說后,趙某的態度終于松動,表示愿意聯系另外兩名股東,協商解決欠薪問題。
有了趙某的配合,法官立刻趁熱打鐵,約見了公司的另外兩名股東。剛一見面,兩名股東就大倒苦水:“我們真不是故意拖欠老人工資的,實在是公司后期內部管理出了問題,經營一直虧損,最后不得已才停業的。拖欠老人的工資,我們心里也過意不去。”
“我知道你們經營不易,但這筆工資是劉大爺用汗水換來的,也是他的養老錢,于情于理都不該拖欠。你們也說心里過意不去,現在正是彌補的機會,盡快把工資結清,也能讓老人安心。”聽完股東的傾訴,執行法官從法理和情理兩方面展開勸說。
情理法交融發力 欠薪終獲全額清償
在法律的威懾和情理的觸動下,三名股東終于達成一致,決定按照各自的持股比例分擔欠薪款項。沒過多久,4萬余元工資就全額轉入了法院執行賬戶,再由法院及時發放到了劉大爺手中。
拿著沉甸甸的工資,劉大爺再次來到法院,緊緊握著法官的手不停道謝:“真是太感謝你們了,為了我的事跑前跑后,要是沒有你們,我這錢真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要回來。”
初審:林冬雪
復審:韓蕊
終審:姚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