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我們也都聽過很多關于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而他們的很多英勇事跡也都被搬上了大銀幕,由張良主演的《董存瑞》便是在1955年被拍成電影的。 英雄在成為英雄前,他們也都是普通人,在影片中講述了董存瑞從一名民兵成長為八路軍戰士的故事,在參加革命前,他也是一個渾身有著各種小毛病的普通青年。 在部隊中,他漸漸成長,在解放前夕,他奉命去炸毀敵人的橋型暗碉堡,從而為大部隊的前進掃清障礙。 這個任務是艱巨的也是重大的,在戰友的掩護下,他成功沖到了橋下,可是卻找不到安放炸藥的地方。 為了不因自己的遲疑,讓更多的戰友犧牲,他毅然選擇了手托炸藥包,用自己年輕的生命換取了革命的勝利,盡管故事不是第一次聽了,影片也不是第一次看了,但毅然還是忍不住熱淚盈眶。 我們的幸福生活,就是一位位革命先烈用熱血鑄就的,影片中,張良將董存瑞這個民族英雄的形象,演繹得活靈活現的。 張良演繹的英雄形象沒有被神化,是那么的真實接地氣,卻又令我們為之動容,讓我們在平凡中看見了偉大。 張良能將董存瑞的英雄演繹的如此成功,與他的成長歷程也是分不開的,他原名張慶鑄,1933年出生于遼寧本溪。 1948年,年僅15歲的張良便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為了衛士劇團的一名演員,1949年他又跟隨部隊去了北京,進入了衛戍師宣傳隊當演員。 1950年,年僅17歲的他還跟隨去了前線演出,他經歷過戰場的洗禮,看過戰爭的殘酷,也懂作為一名軍人在戰場上的心態。 之后,他又先后去了華北軍區文工團話劇團、沈陽軍區抗敵話劇團,在話劇的舞臺上,他一點點磨練演技,讓自己迅速成長。 哪個軍人不是一腔熱血?早在聽到董存瑞的事跡時,他就將這個僅比他大4歲的英雄視為了心中的偶像,他當時就曾說過:我要一輩子做董存瑞精神的傳人。 在從軍的路上他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他是一名鐵骨錚錚的軍人,是敢于沖在最前面的戰士,還多次立下戰功。 他與董存瑞有著相似的成長經歷,因而在1955年《董存瑞》開拍前,導演郭維便邀請他出演這一英雄人物。 這讓他不由欣喜若狂,但試鏡后,他卻不由沮喪萬分,在他心中董存瑞的英雄形象是高大魁梧的,而他又小又瘦,根本演不出一點英雄氣概。 但導演卻說:英雄人物也是生活在人民中間,是最普通的一名人民戰士,經過革命熔爐的歷練才成長為英雄的。 這無疑給了張良一劑強心劑,也讓他明白了這部影片的目的所在,他發誓一定要演好這部影片,將董存瑞精神傳遞下去。 他是一位舞臺上的老演員,也是一個戰場上的老兵,因而在走進鏡頭,置身情境中的那一剎那,他便明白了董存瑞勇往直前,心中所堅守的信念了。 在那一刻,他早已成為了董存瑞,因而戲真情切最為動容,耳邊仿佛響起了他拉響導火索的那一刻,高喊著:為了新中國,前進! 這部電影不僅讓張良的事業得到了轉機,也讓他收獲了愛情,張良曾說:我這一生有三個成功選擇:一是戰爭年代參加了人民解放軍文藝宣傳隊;二是在電影《董存瑞》中成功塑造董存瑞這一英雄形象;三是選擇了愛妻王靜珠。 他們的愛情也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但想到他們在一起的種種,卻不由要會心一笑,這大概便是愛情的魅力吧! 在出演董存瑞后,張良一躍成為了萬千少女中的英雄,各種贊美的信、表白的信層出不窮,但王靜珠的信卻與眾不同,心中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痛罵,結果一看署名張良卻樂瘋。 其實多年前,他就見過王靜珠,而且早已對她情根深種,他知道她的名字,知道她的部隊,只是機緣巧合下,之前的兩次見面,他卻無緣與她相識。 如今,王靜珠卻自己送上了門,張良激動之余,趕忙回信,寫道:讀了你的來信,讓我久久不能平靜。愛我的人太多了,敢這樣直率批評我的人太少了,但只有敢說真話的人才可能成為我的摯友…… 兩人這一來二去,便寫了一年多的信,隨著彼此的熟悉,心意相通的他們便就此確定了關系,"無論榮辱,我們一輩子相愛,永不變心,永不分離"。 可現實總是殘酷的,由于當時的時局并不是特別穩定,張良因幾句公道話,被下放到了北大荒,王靜珠的身邊的追求者也很多,為了不讓她受到牽連,張良決定忍痛放手給她幸福。 不過那時的他們不像如今的我們一樣,將戀愛視作兒戲,他們認準的人,那便是一輩子,因而她不顧所有人的勸阻,給張良發電報:你要挺住,我永遠相信你,永遠跟你在一起。 與此同時,她三次遞交申請,懇請去北大荒工作,并且剪掉了自己及腰長發以表決心,雖然最終他們都去了北大荒,卻依舊時常不能見面,要靠書信聯系。 熬過一年又一年,他們最終都重新回到了北京原來的崗位上,在1961年舉行了簡單的婚禮,正式成為了夫妻。 苦盡甘來的他們,婚后,舉案齊眉,生活幸福甜蜜,并相繼生下了2個兒子,張良也相繼接拍了《哥倆好》、《林海雪原》、《碧空雪原》等,事業如日中天,還受到了周總理的接見。 可惜好景不常在,1969年在時代的變革中,他再次受到波及,下放去了東北農村老家去勞動,而王靜珠也被安排回了蘇州。 可他們正新婚幸福甜蜜,如何能接受分離,張良不愿她跟著自己吃苦,也憐惜她身體不好,結果王靜珠又不樂意了,直接跟張良說:不行,我跟你去東北,大不了就是一死,死了也是一家人,我們不能分開。 她一次又一次地跑去找領導,愛讓一個女人變得無比強大,所有的一切障礙都不得不為她讓路,他們一起去東北安了家。 不管生活多么苦,只要跟你在一起如泡在蜜缸里一樣,他們苦中作樂,將不幸的生活點綴滿了愛情的甜蜜。 她讓張良2次本來水生火熱的日子,充滿了甜蜜的回憶,譜寫著愛情的偉大,1970年,他們又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活,讓張良感到無比滿足。 可是后來,張良右手受了傷沒法勞作,緊接著王靜珠又被查出了胃癌,這令這個幸福的家庭,一時陰云籠罩,所幸上天待他們不薄。 單位領導安排王靜珠回蘇州老家治病,結果發現是虛驚一場,只是萎縮性胃炎,劫后余生的他們在不久后,恢復了曾經的職位,一家人終于再次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后來,張良轉行當導演,王靜珠還為他放棄了自己原來的動畫美術專業,轉型學習了編劇,他們一路扶持不離不棄,在1996年,還被婦聯授予了"全國美好家庭"的榮譽稱號。 張良還特別開心地說:這比給我一個"金雞"還重要。 好女人,富三代。多虧妻子美女"救"英雄,兩次救他于水火之中,才有了他往后的事業芝麻開花節節高,兒女們也都事業有成。 60年風雨同舟,60年相濡以沫,這樣的愛情誰能不羨慕呢?遇見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