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克,那個曾讓無數年輕人穿上球場、喊出“我為籃球狂”的品牌,如今陷入虧損、降薪、輿論三重漩渦。1.3億元的虧空讓管理層慌了神,50%的降薪讓員工炸了鍋。故事開場不在球館,而是在會議室、在朋友圈、在那雙被中產嫌棄、被窮人忽略的鞋里。
![]()
輝煌記憶里的鞋王氣場
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晉江,空氣里都帶著橡膠味。匹克的第一家工廠就在這片土地上起家。廠房里機器轟鳴,年輕工人抬著一箱箱嶄新的籃球鞋,外面的廣告牌寫著“讓中國的孩子都能穿上好鞋”。那個年代的夢,樸實又熱烈。
籃球成了匹克的旗幟。無論是CBA賽場還是中學操場,那個醒目的三角標志幾乎隨處可見。老板許景南喜歡講一句話:“匹克要讓中國人打出屬于自己的球。”他走南闖北,簽球星、投廣告、上賽事,把匹克送上了國內運動鞋的巔峰。
![]()
2009年,匹克在香港上市的那天,泉州的老街掛滿紅燈籠。當地人都說,“咱晉江又出一個鞋王了。”那時的匹克門店比便利店還多,年輕人買球鞋認牌子,匹克就在前列。
可輝煌往往是安靜地消退。2016年,匹克退市消息傳出,許多人還沒回過神。退市意味著不再被資本市場推著跑,要靠自己走下去。有人說,那時候的匹克已經慢了半拍,消費者換了口味,品牌還在講舊故事。
![]()
籃球鞋的銷量不如跑鞋,年輕人喜歡聯名款、潮流鞋,而匹克還在宣傳“科技材料”。在一眾玩轉營銷的對手面前,它的口號開始顯得有點老派。
但在許多泉州人眼里,那仍是一段值得驕傲的歷史。廠房燈火通明的夜晚、工人加班的身影、球場上傳來的口號,這些畫面像老電影一樣閃回,提醒人們它曾經有多紅。
虧損的賬本,降薪的信號
![]()
2025年的秋天,匹克員工群里炸開了鍋。發薪日前幾天,大家收到通知:降薪。比例從10%到50%,沒有協商,沒有緩沖。有人一邊刷著工資單,一邊在心里打鼓:“鞋王要涼了。”
管理層給出的理由是——公司虧損了。內銷直營板塊半年虧1.3億元,門店人流少、庫存高,成本壓得喘不過氣。會議室里的氣氛比財務表還冷。高層拍板降薪,寄望“共渡難關”。
在廠房里,一位組長默默把工資條塞進口袋。那一刻的無聲,比任何抗議都刺耳。車間里有人私下算賬:月薪降一半,還要繼續上12小時的班。老員工感嘆,“這日子比壓鞋底子還硬。”
![]()
與此同時,一條新聞又讓人五味雜陳。匹克向泉州慈善項目捐贈一億元。網友評論區炸了:“有錢捐,沒錢發工資?”這句話比數字更傷人,成了品牌形象的轉折點。
許景南站在高管會上,宣布降薪是階段性措施,還強調“公司不會裁員”。話雖穩重,可底下的人心早亂。有人轉發朋友圈說:“這鞋怕是再也穿不出了。”
外界看到的,是品牌在轉型;內部感受到的,是生活在縮水。那份對企業的歸屬感,被一紙降薪通知抽走了一半。
![]()
中產不穿,窮鬼不愛
網絡上流傳的一句話戳中了要害:“中產不穿,窮鬼不愛。”這不是調侃,而是匹克目前的真實困境。
匹克的價格區間卡在尷尬地帶——中端品牌里缺少亮點,高端消費者嫌不時髦,低價市場又有更便宜的替代品。有人走進門店,摸摸鞋底、看完價簽,轉頭就去隔壁買李寧或361°。
![]()
品牌形象的斷層在消費者心里越來越明顯。年輕人追求聯名款,講故事、看設計、曬朋友圈,而匹克的主打產品看起來仍停留在“功能型”階段。那雙被寄予厚望的“態極科技”鞋沒能引爆話題,反而被戲稱為“工程師的審美”。
降薪事件后,品牌的社會口碑再次受創。有人留言:“不尊重員工的品牌,我不買。”企業管理和消費認同在此刻交織,成了一種道德判斷。匹克被貼上“老派管理”的標簽,也丟掉了年輕顧客的好感。
![]()
線下門店生意清淡。導購站在柜臺后刷短,看著同行們出聯名、上綜藝,心里明白,顧客眼里的匹克已經不在“潮”的范圍。廠區門口,員工的電動車一排排停著,大家都在談論“這年頭干啥都難”。
品牌危機并非一夜形成,而是多年的結構疲態堆積。匹克正站在一個尷尬的十字路口——既要面子,又要活下去。
鞋王會回頭嗎?
匹克的故事還沒寫完。許景南對媒體說,降薪只是短期調整,公司仍在推進技術創新、渠道改革。言語里依舊有信心,但外界的懷疑聲未散。
![]()
業內人士指出,匹克的問題并非單一業績,而是企業文化老化、品牌定位模糊。員工士氣下降、消費者遠離,這是比虧損更棘手的事。
晉江的制造業大街依舊熱鬧,新的創業公司層出不窮。有人說,匹克的困境是整個老牌鞋企的縮影——在新消費浪潮中,如何讓年輕人重新買賬,是比融資更難的命題。
![]()
廠區的廣告牌上,還掛著那句老口號:“讓中國人穿上好鞋。”陽光照在褪色的標語上,像一種懷舊的提醒:曾經的輝煌不是幻覺,只是遠去了。
或許,匹克還能回到賽場。只是那場比賽的對手,早已不止同行,還有時代的腳步。
參考信源:
《新浪財經》2025年9月17日,《澎湃新聞》2025年9月18日,《21世紀經濟報道》2025年10月16日,《東南早報》2025年9月20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