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開的桂花與桂林山水的經典代表象鼻山交相輝映,形成完美的桂林市徽形象。 李騰釗 攝
![]()
滿城桂花香,街頭隨處可見一簇簇綻放的桂花。 記者周子琪 攝
![]()
桂林公交的工作人員正在布置桂花專線。李騰釗 攝
近日,一場秋雨過后,桂林市區的桂花樹仿佛被按下“喚醒鍵”,一夜之間綴滿枝頭,清甜香氣彌漫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形成了“滿城桂花飄香”的盛景。據悉,受天氣條件影響,今年的桂花花期較往年明顯推遲,成為近8年來開花最晚的一年。
在桂林,賞桂是秋季必不可少的儀式感。為此林園部門推出了特色賞桂地點指南,公交開通了賞桂專線,方便市民、游客能夠系統性地體驗這場花香盛宴。
“點”上尋芳:赴特色賞桂地邂逅浪漫
“之前一直盼著桂花開,朋友圈里都在問‘桂花香什么時候來’,現在終于等到了,雖然晚了點,但香氣一點沒打折扣,滿城都是甜的。”市民文女士的話道出了不少市民的心聲。
據桂林市花木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孫穎介紹,今年桂花花期推遲至10月底,是近8年來最晚的一次。主要受天氣條件影響,上半年降水偏多,導致桂花樹養分積累不足。入秋后氣溫波動較大,前期溫度偏高,未達到桂花開花所需的“晝夜溫差10℃左右”的條件,直到前幾日秋雨過后,氣溫回落、濕度適宜,才觸發了桂花盛開。
在這個金黃的季節里,該到哪些地方賞桂花美景?市林園局推薦了市區幾處最具特色的賞桂地點,每一處都有獨特的景致與體驗。
桂花公社作為桂林桂花產業的核心地標,不僅是4A級景區,更是集賞桂、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桂花主題樂園”。館內有迎賓廳、桂香廳、桂味廳、桂冠廳、桂心廳等7個主題展廳,可以得到可聞、可看、可聽、可嘗、可觸的全感官體驗。
桂花公社種植有金桂、銀桂、丹桂及四季桂近百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株樹齡500年的古桂,游客入內可近距離賞桂花勝景、拍照打卡,還可品嘗桂花糕、桂花冰淇淋等美食。桂花非遺手工館推出10余種手作體驗活動,可親手體驗制作桂花糕、桂花香囊、團扇等。
桂林園林植物園也是觀賞桂花的絕佳地點之一。今年桂林園林植物園桂花園被列為自治區林草種質資源庫。植物園內植被覆蓋率高,百余株桂花樹錯落分布在萬株綠植中,形成“藏桂于林”的獨特景觀。園內桂花不僅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還有“狀元紅”“日香桂”等稀有品種。秋雨過后,桂樹葉片愈發翠綠,與金黃的桂花相映成趣,吸引不少攝影愛好者前來取景。
如果想感受文化與花香的碰撞,靖江王府片區歷史文化旅游休閑街區是不錯的選擇。靖江王城作為桂林的歷史文化地標,秋日里被桂香賦予了新的韻味。景區內的歷史街區旁,桂花樹與古老城墻相映,歷史的厚重感和桂花的香氣結合在一起,別有一番韻味。
桂林無園不植桂,桂花成了各公園的主力樹種之一。七星公園以山水風光聞名,而秋日的桂花香更讓這里多了幾分詩意。七星公園有6000余株桂花樹,步行其間,桂花香與清新的山水氣息交織。市民游客可以一邊聞桂花香,一邊欣賞風景。
在象鼻山公園可享受江景與桂花香的“雙重盛宴”。象鼻山公園緊鄰漓江,園內的桂花樹多分布在臨江區域,形成“江風送花香”的獨特體驗。站在公園的觀景平臺上,既能欣賞象鼻山,又能感受漓江的碧波蕩漾,還能聞到隨風而來的桂花香。
此外,兩江四湖、疊彩山、西山等地以及一些街頭巷尾、小區庭院都能在這個滿城飄香的季節享受桂花的香甜氣息,感受這份秋日獨有的浪漫氛圍。
“線”上漫游:乘桂花專線開啟“尋香之旅”
近期,桂林公交同步推出10路、14路桂花專線,串聯起市區核心賞桂點。
據了解,10路、14路桂花專線以“桂香滿途,暢游桂林”為主題,車廂內充滿巧思:扶手纏繞仿真桂枝,座位旁點綴桂花主題裝飾,空氣中彌漫著定制桂香氛,仿佛一座“移動桂花園”。兩條線路覆蓋核心城區,銜接多個居民區與賞桂點,運營時間兼顧通勤與游覽需求,市民游客可刷公交卡或手機掃碼乘車。
據介紹,14路專線從起點出發,途經龍隱路站,道路旁桂樹與石刻相映;七星公園站,步行至“駱駝過江”賞山水美景和桂花;西山公園站,秋日桂花樹與摩崖造像同框,隨手一拍都是氛圍感大片;最終抵達陽江北路站,作為14路終點站,這里的500年古桂下設有“桂香郵局”,可將旅途手札蓋印寄出,給遠方的人捎去桂林的秋日問候。
10路專線的起點——桂林園林植物園站串聯萬株綠植間藏桂香,附近的南溪山公園,千株桂花樹正值盛花期,滿樹金黃、香氣襲人,也是秋日賞桂的絕佳去處;南門橋南站,一路步行至象鼻山公園,毗鄰漓江畔桂花林,是“江景+桂花香”拍攝絕佳地;陽橋站,步行數分鐘到達榕湖景區和杉湖景區,可觀賞沿路桂花;十字街(解放東路站),步行至十字街商圈僅3分鐘,在充滿煙火氣的地方深吸一口桂花香,全是治愈感;解放橋站,穿過王城城門,在千年古跡中讀懂桂林的文化底蘊,感受歷史與桂花香的碰撞。
當這兩條線路途經解放橋等共享站點時,可實現無縫換乘,輕松串聯不同桂花香場景,每一段行程都成為沉浸式體驗。“坐公交專線賞桂太方便了,不用找停車位,桂花香氣飄進車里,每一站都有不一樣的風景,帶著老人孩子也不累。”市民劉女士開心地說。
“面”上展望:“芳香經濟”帶動產業向好
桂花不僅是這座城市最鮮明的季節符號,更從街頭巷尾的風景,成長為帶動經濟、賦能鄉村的核心產業,已形成“種植—加工—文旅—研學”全鏈條發展格局,成為推動鄉村振興、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的重要力量。
桂林市林業和園林局產業科科長陳志蕓介紹,桂林現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4個種群約80個品種,培育出“南林秋韻”“羅彩1號”等新品種,古樹資源達453株,其中不乏樹齡超百年的“桂花王”。目前,桂林桂花樹種植面積約25萬畝,位居全國前列;年采集鮮桂花近1萬噸,位居全國首位。
在加工方面,全市現有干桂花生產加工企業400余家,開發出食品類,如桂花糕、桂花酒;日化類,如桂花精油、面膜、香氛產品等。其中,桂花茶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與桂花相關的產品全國市場占比超50%,年綜合產值突破30億元。
在文旅方面,打造桂花公社4A級景區、“桂林之花”3A級景區,舉辦桂花文化旅游季、桂花美食露營會等活動,2021—2024年開展產業研學253批次,覆蓋12.3萬余人次;龍頭企業引領方面,桂花公社成為全國桂花產業創新中心,拓普香料主導桂花精油出口,四海園林供應優質苗木,帶動周邊種植基地發展。
如今,隨著滿城桂花香的到來,桂林桂花產業再次迎來“黃金期”。從街頭巷尾的桂花景觀,到全鏈條的產業布局,桂花不僅是桂林的“市花”,更成為承載城市文化、帶動經濟發展的“金名片”。未來,桂林將繼續以“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科技賦能、市場運作”為思路,推動桂花產業升級,讓這抹“桂花香”飄得更遠、更久。
來源:桂林日報記者周子琪
桂林市融媒體中心出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