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勢必成為未來的應用主流,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生產力,因此,誰能占據更具優勢的先機,就能擁有更長遠的發展,這也對高校的建設基礎作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人工智能發展浪潮中,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作為信息科技領域的卓越高校,依托數十年行業積淀厚積薄發,其人工智能學院近期在國家與省級自然科學基金申報中屢創佳績,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中,該院獲批12項項目創歷史新高,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亦斬獲8項青年基金,雙重突破背后是學院深厚的發展積淀。
![]()
學院歷史可追溯至1997年開設的信息工程專業,2019年組建后整合優質資源,與未來技術學院合署辦公,形成了從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培養體系,這種循序漸進的發展模式為科研創新筑牢根基。作為年輕工科學院,其始終聚焦前沿基礎研究,將原始創新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通過體系化建設打破了發展瓶頸。
科研發展的系統性布局是成果涌現的關鍵。學院緊扣國家戰略需求,凝練出智慧氣象、智慧醫療等六大特色方向,構建起“學科-平臺-團隊”聯動機制。江蘇省首個元宇宙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省級平臺的建成,為科研提供了堅實支撐;人工智能學科獲批“十四五”江蘇省重點學科,更凸顯其學科建設的精準定位。這種有組織的科研模式,讓基金申報能夠精準對接需求,提升了項目獲批的成功率。
![]()
人才隊伍的高質量發展是核心驅動力。學院105名專任教師中,正副高級職稱占比超50%,95%擁有博士學位,更匯聚了IEEE Fellow等高層次人才。通過人才引進與培育并重的策略,學院既引入頂尖智力資源,又注重青年教師成長,9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的獲批,正是青年人才潛力釋放的直接體現。完善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讓科研人員能夠心無旁騖投身創新。
這些積淀不僅推動學院發展,更為學生成長提供廣闊空間。學院三大本科專業緊扣產業需求,人工智能專業作為首批國家級專業,與產業學院聯動實現產學研融合。畢業生因綜合素質高深受企業認可,印證了學院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的同頻共振。未來,11個研究機構的建設與申報能力提升舉措,將進一步強化學院核心競爭力。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的發展實踐表明,高校在AI領域的突破,需以歷史積淀為基、以科研布局為綱、以人才培養為核。其成果不僅是自身發展的里程碑,也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多元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