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業余的咨詢師,往往有一些普遍的共性。
以我有限的經驗來看,可以從三個問題,加以判斷。
![]()
問題1:你通常是怎么做咨詢的?
業余的咨詢師,對于咨詢過程、初期評估、個案概念化等,缺乏明確的結構化理解,往往只是憑感覺、靠運氣,甚至承諾治療效果。
對于大概的咨詢次數,短期和長期目標,也很難說清楚。
比如,“你的問題主要在原生家庭、童年創傷,我們慢慢聊,你就會好起來”、“我會陪著你,順其自然就好,不用設定咨詢目標”……
而一名專業的咨詢師,往往接受過結構化的理論和臨床訓練,能夠敏感覺察到來訪者在初始訪談中的壓力與期待,給出的具體的治療計劃。
問題2:如果我在咨詢室中提到自傷、自殺或情緒失控,你會怎么處理?
危機干預,是咨詢師專業訓練中的必修課。
很多業余咨詢師在危機處理環節,缺乏訓練。對于這樣的問題,他們缺乏應對能力。
“在我的咨詢室中,沒遇到這樣的情況”、“不要胡思亂想,不會的”、“有我在,你放心”……
回避、輕描淡寫、過度承諾、打破邊界,都是“業余”的表現。
保持冷靜,搜集信息,評估風險水平,制定干預計劃,保持專業邊界,必要時聯系家屬或轉診醫院,都是正確的應對方式。
問題3:你的專業資質和督導是怎樣的?
業余的咨詢師,可能將這些問題,視為對他的質疑,不耐煩、甚至表現出敵意。
“這個不方便說”、“我不需要督導”、“這個理論、方法,是我自創的”、“不用擔心,我肯定能讓你好起來”……
成為心理咨詢師,一定是要有專業資質。也一定要有長程、系統的專業培訓。
同時,每位咨詢師都有自己的能力邊界和盲點,需要督導師的幫助。
從而分析咨詢過程中的重點、盲點,提升專業能力。督導,是咨詢師的必選項。
以上,就是我對這三個問題的簡單分析,拋磚引玉,歡迎大家評論區補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