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寧夏固原市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在體育課上練習接力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焦敏龍/攝
“剛入校時,我連做1個仰臥起坐都得咬牙使勁,現在1分鐘能做40多個。”9月10日上午,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職業技術學校操場邊,18歲的2023級會計專業學生海國霞剛上完一節體育課,顯得神清氣爽。“每次打完羽毛球,出一身汗,感覺身上的壓力消散了,再回教室看書做題,更專注了。”她說。
今年以來,固原市職業技術學校圍繞職業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長與職業發展需求,雙線推進體育教學工作,讓體育運動助力職高生走好在校學習路、走穩未來職場路。
52歲的緱偉是固原市職業技術學校體育訓練中心主任,也是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推動者。他1997年從寧夏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畢業后,扎根學校體育教學一線。他和體育訓練中心的11名專職體育教師一起,為全校15個專業、3個年級87個班級的3400余名學生,構建起一套“分級分類、崗課融合”的特色體育教學體系。
“體育教學首先突出分年級培養。”緱偉介紹,一年級學生以田徑訓練為核心,春季開展長跑、短跑、跳遠等基礎項目,秋冬季聚焦投擲類耐力訓練,為學生筑牢體能根基。根據二年級學生興趣,學校開設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專項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化運動鍛煉需求。
固原市職業技術學校體育教學的鮮明特色,在于“職業適配化”的內容設計。每周兩節的室外體育課,融入職業與健康、職業與生命教育等內容。緱偉舉例,針對教育藝術系學生,他會指導學生模擬組織幼兒體育比賽,提前培養幼教崗位所需的活動策劃與兒童引導能力。對于未來可能從事戶外作業的建筑、機電專業學生,通過“三大球”對抗賽、田徑耐力訓練,強化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錘煉適應戶外工作的身體素質。
“對于職業高中學生來說,體育課上不單要練體能,還要訓練職業素養。”在本學期籃球、排球教學中,緱偉借助傳球配合、防守進攻等環節,引導學生克服賽場緊張感,學會直面壓力、解決問題,通過組織投籃、顛球等“低門檻”體育游戲,讓學生在成功中建立自信,“這些能力都在為未來他們面對工作場景做儲備”。
教學中,緱偉格外注重過程性評價。他引導學生通過App完成跳繩、跑步、仰臥起坐等項目的日常“打卡”,跟蹤關注學生的體能訓練數據。據他介紹,目前學校男生1000米跑平均時長4分50秒,比固原市普通高中男生快了近1分鐘,“這說明我們職業高中學生的體能儲備和訓練積極性都在提升”。
體育教學工作的推進效果,體現在學生的變化與收獲中。2023級會計專業學生羅佳雨在每周兩節的體育課上,學會了打籃球和乒乓球。她說,每天上午30分鐘的大課間廣播體操,能幫她舒緩學習壓力,保持良好的校園生活狀態。
緱偉介紹,今年6月,學校休閑體育服務專業有17名學生考入寧夏體育職業學院,多名學生考取初級救生員與初級游泳資格證書,為未來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緱偉說,職業教育強調“德技并修”,體育教學既能引導職業高中生強健體魄,更能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我的目標是讓每個學生在畢業時,都能熟練掌握1-2項運動技能,懂體育規則、有拼搏精神。”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