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新華社發布了一篇文章《祖國必然統一勢不可擋》,署名為“鐘臺文”,這已經是自26日以來新華社連續發布的第三篇關于臺灣的文章了。
熟悉中國官媒的朋友都知道,這個“鐘臺文”并不是一個人的名字,而是新華社發布與臺灣問題相關文章的筆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馬甲”。
![]()
中國的央媒、官媒都有各自的馬甲,比如《人民日報》重要評論的署名就是“任仲平”,央視電視臺新聞頻道的就是“玉淵潭天”,因為央視辦公樓的舊址就在玉淵潭公園正對面。所以一般看到這些“馬甲”,讀者就知道這篇文章是什么份量了。
在近期的新聞中,臺海問題毫無疑問是一個重磅熱點,從目前釋放的信號看,“統一”的進度正在加快。文章開篇便提到,實現祖國統一,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的心愿,更重要的是,這一趨勢“勢不可擋”。
![]()
接下來文章便論述了兩岸統一的歷史必然,一是“民心所向”,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大一統國家,分久必合是鐵律,而兩岸已經分開半個多世紀,是時候讓臺灣回歸祖國了。
建國后的這些年,在黨的領導下大陸一直在努力打破兩岸隔絕的狀態,而且真正做到了兩岸互惠互利。對于臺灣來說,“臺獨”勢力完全是在開歷史的倒車,想要阻礙統一大潮,無異于螳臂擋車。
![]()
談到“臺獨”問題時文章毫不客氣地指出,“臺獨”勢力毫無疑問對臺灣的發展貽害無窮,其充當了西方國家遏制中國的棋子,靠出賣同胞和民族的利益來換取外部勢力的支持,最終只會被牢牢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文章最后再次強調,兩岸統一“不可阻擋、不可逆轉”,這話說的鏗鏘有力,國家的態度已經是擺在明面上了,國家統一不是談不談的問題,更不是選項之一,而是“一定要實現”。以中國目前的實力,也“一定能夠實現”。
![]()
結合26、27號兩天連續發布的文章,是對臺灣問題響亮的三連發。27號的文章題為《兩岸關系發展和統一利好》,旨在闡釋和平統一是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文中明確表示,回歸后臺灣同胞仍然能享受高度自治,國家會充分考慮到他們的生活習慣和地區感情。
26號的文章題為《臺灣問題的由來和性質》,意在厘清臺灣問題的前因后果,特別是讓臺灣同胞明白,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分裂是特定時期“民族弱亂”導致的,現在國家強大了,回歸才是大勢所趨。
![]()
除了官媒的文章造勢,10月24日人大常委還通過了一個重磅決定,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屆時會以國家牽頭的方式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
臺灣光復節簡稱“光復節”,為的就是紀念1945年抗戰勝利,臺灣地區最終脫離日本殖民者的魔爪。
甲午海戰清朝戰敗后,臺灣便淪為了日本的殖民地,一直到1945年才脫離日本的控制。當年的10月25日,臺北市舉行了臺灣省對日受降儀式,第二年8月臺灣省便將此日期定為“臺灣光復節”,以紀念臺灣解放。
![]()
如今國家在此基礎上設立光復紀念日,其中含有幾層意思。第一層當然是為了紀念臺灣同胞為抵抗日寇、保衛家園做出的巨大犧牲,肯定臺灣抗戰是中國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一個地區的光復,意味著它將重回祖國的懷抱,而這個祖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層的意思顯而易見,國家已經準備恢復對臺灣行使主權了。
26號這天多位在京臺胞和專家學者齊聚北京舉行了一場座談會,會上提到了設立光復紀念日一事。專家表示,國家此舉不僅是讓兩岸同胞記住這一歷史性的日子,更是要將其納入國家法律體系,成為有法律保障的全民共識。
![]()
設立紀念日的理據非常充分,當年《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文件就以法理的方式明確了臺灣的地位和性質,如今以法定紀念日的方式,更是將其納入了法律秩序中,形成了一個雙保險。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擊潰“臺獨”勢力企圖分裂國家的滿嘴謊言。
除了反制“臺獨”謬論外,此舉也是推動國家統一這盤大棋中的重要一步,喚醒記憶,凝聚共識,從情理法多個層面著手,加快臺灣回歸的進程。
![]()
在過去一段時期,鑒于國家力量和國際環境等現實因素,我們對臺灣問題并沒有抓到最緊,這就給了“臺獨”分子可乘之機。他們借機修改歷史敘事,甚至將臺灣被侵略的歷史直接從教材中刪除,導致年輕一代對國家統一存在不小的誤解,國家認同出現了偏差。
現在我們要把輿論陣地搶回來,設立光復紀念日,就是在思想意識層面打牢地基,將臺灣歷史和統一的歷史必然性講清楚,讓臺灣民眾深刻意識到,實現國家統一是兩岸共同的使命。同時,共同慶祝臺灣光復,也是加強兩岸情感交流的重要紐帶,真正的“統一”和“回歸”,不僅僅在政治層面,也要在情感認同上下功夫。
![]()
對于廣大內地網友來說,“統一”已經是刻入骨髓的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根本不容辯駁,這一意識臺灣民眾就相對欠缺,所以才必須從官方層面給他們多補補課。而近期兩岸民間的交流互動,也是回歸的一個重要信號。
比如熱播劇《沉默的榮耀》,講述了上世紀50年代無數隱蔽戰線的工作者,為臺灣回歸前仆后繼的故事。這部劇不僅在大陸熱播,還同時火到了臺灣,很多臺灣年輕人這才發現,原來曾經還有這樣一段被當局雪藏起來的歷史,不少人甚至主動查找資料、自己補課,去了解臺灣一路走來的真相。
![]()
臺灣網紅館長也再次來到大陸,通過自己的鏡頭記錄大陸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通過這種喜聞樂見的方式,打破了兩岸情感隔絕的狀態。
我們欣喜地看到,臺灣回歸這一歷史使命,很快就要在這一代實現,我們都將是這一偉大時刻的見證者。
騰訊網 新華社“鐘臺文”連續三天發文:祖國必然統一勢不可擋
新華網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 將10月25日設立為臺灣光復紀念日
新浪財經 在京臺胞和學者闡述臺灣光復紀念日設立:尊重歷史 回應現實 啟迪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