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蘿卜采收的黃金時節,近日,記者走進雁江區保和鎮馬蹄灣園區,250余畝蘿卜地一片生機盎然。翠綠的蘿卜纓子整齊鋪滿田間,陣陣清甜氣息撲面而來,村民們正彎腰俯身,熟練地完成拔蘿卜、去泥土、裝袋的流水線作業,飽滿水靈、通體白凈的“玉尊”蘿卜被整齊碼放在田埂上,等待裝車銷往各地,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
![]()
村民在地里采收蘿卜。
“今年我們種植的‘玉尊’蘿卜,口感比普通蘿卜更清甜脆嫩,一上市就贏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金山寺村黨支部書記廖富勇笑著向記者介紹。這批蘿卜于8月20日集中栽種,經過兩個月的科學管護與精心培育,10月20日正式進入采收期。相較于12月初才成熟的“春寶”蘿卜,“玉尊”蘿卜的錯峰上市,成功搶占了秋冬蔬菜市場的先機,為種植戶贏得了更廣闊的盈利空間。
![]()
豐收的喜悅。
據了解,今年保和鎮通過土地承包流轉整合分散資源,實現了“玉尊”蘿卜的規模化種植,不僅降低了管護成本、提升了種植效率,更讓畝產穩定在2—3噸。依托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消費市場,這批優質蘿卜主要銷往重慶、成都、綿陽等周邊城市,收購價穩定在900元/噸,畝均產值可達1800至2700元,可觀的經濟效益讓種植戶們喜上眉梢。
![]()
豐收的喜悅。
蘿卜豐收不僅讓園區嘗到了規模化種植的甜頭,更給周邊村民帶來了“家門口就業”的實惠。“每天在這里拔蘿卜、裝袋子,10塊錢一小時,勤快點兒一天能掙幾百元,還不耽誤照顧家庭,特別方便!”正在田間忙碌的村民付菊說道。廖富勇介紹,采收期間,每天需要雇傭30—40名當地村民參與勞作,有效盤活了農村剩余勞動力,讓村民們實現了“務工增收不離鄉”。
![]()
豐收的喜悅。
“我們采用蘿卜與玉米輪番播種的模式,既實現了土地輪作養地、提質增效,又最大化發揮了土地的綜合價值,讓田塊‘不空閑、多產出’。”廖富勇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優化種植結構,引進更多市場認可度高的優質果蔬品種,進一步擴大特色種植規模,持續深化“規模化種植+市場化銷售”的發展模式。
![]()
村民在地里采收蘿卜。
保和鎮馬蹄灣園區的蘿卜豐收,正是雁江區鄉村產業發展的一個生動縮影。近年來,雁江區立足自身農業資源稟賦,大力推動特色農產品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市場化運營,通過培育優質品種、搭建銷售平臺、延伸產業鏈條,讓一個個“土疙瘩”變成了村民增收的“金寶貝”。從保和鎮的蘿卜到豐裕鎮的柑橘,越來越多的特色農產品走出田間、走向市場,既帶動了農戶就業增收,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為全區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
保和鎮馬蹄灣園區蘿卜地。
未來,雁江將繼續聚焦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持續完善產業配套、強化科技賦能、拓寬銷售渠道,讓更多鄉村產業蓬勃興起,讓更多村民共享產業發展紅利,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
全媒體記者 何莉 舒晶
來源:資陽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