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承接的內容,我們今天繼續來聊聊福特Mustang(參數丨圖片)。提到最新的第七代車型,在中國市場有不少獨特之處,這些涉及到產品開發和與美國團隊溝通的過程不乏也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我們就一起來聊聊!
以下為本期播客視頻文字版:
其實在引進第六代Mustang時,我們有過很大爭執。當時預測中國市場體量可能超過美國,但中國市場對兩門車的接受度還不高,整體不太成熟。那時候寶馬Z4還沒進入中國,找全球對標車只能找到寶馬3系,但寶馬3系和Mustang是完全不同的車。
寶馬在歐洲和中國的市場地位很穩固,要是把Mustang作為福特轎車層面的DNA形象推出,不能和寶馬有過多差距。福特對自身性能和動力總成有信心,但受限于平臺,沒法為Mustang全新開發平臺,只能在第五代平臺基礎上改良。
![]()
最終第六代Mustang對第五代平臺做了大幅改良,很多零件都換了。光是從左舵改右舵,就要調整不少零件,前后橋也得全部改動。還要把原本偏向舒適性、直線穩定性的懸掛底盤,調校得像寶馬一樣注重操控性和敏捷性。
同時,還要預留空間給Shelby、GT等性能車,滿足它們的改裝需求,這和奔馳AMG、寶馬M-Power的開發邏輯類似,必須在開發時考慮這些余量,投入很大,也需要做很多重要取舍。
第六代Mustang的外形由知名設計師打造,很漂亮,但我對它的內飾一直不是很滿意,比較粗糙,過于美國化。不過Mustang有固定的內飾基因,比如方向盤必須是三輻式,排檔左右位置要對稱,中控開關得像鋼琴鍵且是飛機式鍍鉻設計,儀表也得是指針式,還得有手剎方便漂移。
![]()
而且不同地區電子架構不一樣,第六代引進中國時,導航換成了高德地圖,屏幕也改成了液晶的。這些配置在美國低配車型上是沒有的,是專門為國際市場,尤其是對電子配置要求較高的中國市場開發的,歐洲市場對這類智能電子配置的需求反而沒那么高。
為了滿足不同地區需求,Mustang的懸掛系統有很多套,適配不同地區的氣壓、油壓條件。輪胎開發也分版本,歐洲版會根據不同動力總成搭配不同輪胎,確保性能達標。
性能車面臨的更困難問題是排放和噪音要符合國標,尤其是排放。我買第六代5.0版本后兩年,福特說Dark Horse和第七代要來了,這也是我們爭取了很久的結果。
第六代開發時,沒人預料到中國法規會從國四快速過渡到國五、國六。在第六代即將停產時,再為它調整全新排放不現實,成本和時間都負擔不起,所以只能停止引進八缸版本,把精力放在第七代上。
![]()
第七代采用雙噴射技術,結合缸內噴射和進氣管噴射,才滿足了低排放和低油耗要求。開發過程中,福特還詢問中國市場2025年,2027年的法規要求,沒人能準確預測,只能給出一個預估百分比作為參考,最終由高層決定是否投入工程資源,畢竟V8版本銷量少,一年能賣300部就不錯了,而且5.0排量的消費購置稅很高,現在百萬以下的八缸性能車,Mustang幾乎是唯一選擇,所以Dark Horse一直沒有庫存,采用配額制。
第七代Mustang的連屏是個大突破,之前Mustang一直要求指針儀表和方向盤左右對稱,這個連屏的想法是我們從中國提出的。我們請設計師做了草圖,建議拿去做調研,先讓美國用戶看看,畢竟中國用戶肯定會喜歡。
后來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調研很成功,能看出我們的消費理念比美國領先好幾年。雖然用了液晶顯示屏,但顯示形式還保留了原有風格,同時加入很多觸屏功能,科技感更強。而且我們預估的成本沒比原來的指針儀表高,因為整合后的屏幕在中國成本可控,這個方案最終因為調研結果支持被采納。
關于電子手剎漂移,也有一段故事。第六代時我們就想要敞篷版,但美方底盤工程師反對,理由是當時中國路況不好,路面粗糙度高、縫隙大,且目標客戶多是年輕有錢人,駕駛經驗可能不足,開敞篷車在特定速度下操控有風險,安全邊際不夠,他們還拿出了第三方的全球路況評級數據,我們沒法反駁,畢竟安全第一,只能等到第七代用電子化懸掛解決了這個問題,才引入敞篷版。
![]()
第七代Mustang引進時還有造型問題,美國標準版的前臉調研反饋很差,大家覺得水箱護罩用黑色塑料件太廉價,但美方認為這是粗獷、樸素的設計感。我們讓美方拿出高配的GT版做調研,這次結果終于讓中國用戶滿意了,類似的情況在Mach-E上也發生過,這些引進細節都需要反復溝通、爭取。
第六代Mustang推廣時,我們曾想請漂移大師Ken Block做表演,也考慮過引進手動擋八缸Mustang。美國市場銷量最好的V8版本很多是6速手動擋,但這種手動擋成本比自動擋高,變速箱符合賽車操控感,入擋手感、齒輪加工、同步器、阻尼和潤滑油都很特殊,而且已經電子化,能自動卡住ABS輔助起步,類似半AMT,上坡下坡不打滑,換擋順暢。
看到這種電子化手動擋的思路,我們就提出能不能把漂移做成電子模式,搭配電子手剎和自動擋。美方調研時也發現美國市場有類似需求,但沒我們提得具體。最終這個功能在中國成了標配,在國外則是選裝,因為很多國外用戶用不到,這也投入了不少工程資源,在冰面上使用時體驗很刺激。
能看到第七代Mustang的進化里有中國團隊的貢獻,內飾更先進,很多國外的選裝配置在中國成了標配,還實現了敞篷版,把百萬以下V8性能車正式引入中國,對玩車的朋友來說,官方進口能有這樣的選擇很難得。
聊完第七代Mustang,還有個有趣的點,大家都習慣叫它“野馬”,但福特官方只能叫“Mustang”,行駛證上的中文名其實是“瑪斯丹”,這個名字還是我當年定的。
![]()
引進第六代時,“野馬”這個名字在中國家喻戶曉,但福特作為國際公司,對車名注冊很謹慎,有專門的法律部門和機構負責全球商標查詢與合規調研。我們發現“野馬”中文名早被四川的川汽注冊了,他們當時雖沒推出太多車型,但堅持不放手,還提出了福特難以接受的合作條件,比如讓野馬在川汽生產,這已經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
法律建議我們使用“Ford Mustang”的組合,這樣能依托福特的全球英文商標規避風險,絕對不能用“野馬”兩個中文。但申請進口許可證必須有中文名,我們從幾十個備選名字里選出了“瑪斯丹”,我在2014、2015年左右最終敲定,用這個名字完成了進口許可、國標和上牌許可等流程,很多非車主都不知道行駛證上的這個名字,這算是Mustang在中國市場的一個小遺憾。
福特另一款車Bronco(烈馬)也有類似問題,“烈馬”和“野馬”僅一字之差,法律上有風險。所以中國版Bronco水箱護罩上標的是“Ford Bronco”,和Mustang的命名邏輯一致,車后會標注江鈴福特的生產信息和Bronco英文,車內方向盤等位置才有Bronco的標識和跳躍馬圖案,以此確保無法律風險。
![]()
福特還有一款經典車Thunderbird(雷鳥),在中國上海汽車博物館有一臺紅色敞篷版,是當年我幫上汽規劃博物館時安排的。它比Mustang更大、歷史更久,現在成了富人收藏的經典古董車,百年靈Top Time系列聯名表也有Thunderbird和Mustang的款式,因為品牌老板自己就有一臺60年代的Mustang。
Mustang能成為經典,也和電影有關。《Bullitt》里史蒂夫?麥奎因開的墨綠色1965年Fastback版Mustang,讓它火了起來,現在在Pebble Beach等古董車市場,1968年左右的Mustang價格從二十幾萬美金到兩三百萬美金不等,車況、歷史故事和前任車主都會影響價格。
除了原廠車型,Shelby的GT350、GT500,以及福特自己的GT500、GT800等限量版改裝車型也很稀少。這些美系肌肉車從化油器時代后常改裝機械增壓,為此還要改動發動機蓋增加進氣口,形成了獨特的造型風格,在歐美都有很高的認可度,是傳奇般的存在,代表著一種汽車文化和信仰。
提到福特,就不得不說迪爾伯恩的福特汽車博物館。我之前去過那里,它不像傳統博物館,更像一個大莊園,展示了完整的交通發展史。里面不僅有福特的車型,還有日系、韓系、歐洲等各國的重要車型,甚至有美國開拓66號公路時的巨型火車頭,以及萊特兄弟的雙翼飛機模型。
![]()
莊園里還有22棟從各地搬遷重建的名人故居,比如愛迪生的故居,周末會有工作人員穿著復古服裝接待游客,講述房子的歷史。博物館對面是福特旗下的The Dearborn Inn,它是全世界第一家機場酒店,對面曾是亨利?福特的私人機場,現在成了試車場,酒店里還有幾棟可出租的老房子。
每年5月到10月底的周末,博物館周邊會舉辦古董車活動,林肯、福特、皮卡等車型的車主會聚集在這里展示車輛、交流心得。夏天去還能乘坐全世界僅存的安全運營的蒸汽火車,非常值得一去。
這次和海哥從Mustang聊到福特,再到汽車文化和博物館,讓我很有感觸。中國現代汽車工業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再過幾年就滿50年了,民營企業主導的汽車工業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十幾年后也將迎來50年。
像豐田、歐洲的車企,基本都是運營50年后開始籌建博物館,希望中國的頭部本土車企現在就能開始收集老物件,提前為未來的汽車文化傳承做準備,等到下一代人談論汽車時,能有屬于我們自己的經典和記憶。
如果你對《刨根問底》全新的內容形式感到有趣或想提出你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大家各平臺關注《童濟仁汽車評論》,我們會不定期以播客形式講述汽車行業的有趣故事!
刨根問底丨福特Mustang背后的奇聞趣事!刨根問底丨馬自達MX-5四代的前世今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