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聽說老家又有兩家一線豪華汽車品牌即將退網的消息,有一點驚訝。驚訝的點是,這兩家4S店背后有著跨國資本投資,實力超群。但回頭看如今的汽車市場環境,一線豪華品牌4S店退網好像也不是什么“新鮮事”了。當保時捷、奔馳、寶馬等品牌在華經銷商網絡加速收縮,當頭部經銷商集團批量關閉豪華品牌門店,當“退網潮”成為行業關鍵詞,輿論將矛頭指向造車新勢力時,這場危機的真相遠比“新舊勢力之爭”更復雜。
![]()
豪華品牌經銷體系的“血崩”前夜
2025年,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全國4S店退網數量已突破4400家,其中豪華品牌占比超20%。廣匯汽車作為曾經的“4S店之王”,2025年1-7月被取消授權的門店達517家,旗下29家奔馳4S店全部關停;覽海汽車集團因12億債務危機,9家寶馬4S店被集體摘牌。這些案例揭示一個殘酷現實:資金鏈斷裂已成為豪華品牌經銷商的“集體絕癥”。
![]()
根源在于三重壓力:其一,庫存系數長期高于警戒線,2025年9月全國庫存總量達304萬輛,經銷商被迫降價清庫,單車利潤倒掛成常態;其二,價格戰導致“賣一輛虧一輛”,寶馬曾公開退出價格戰以穩定渠道,但市場已陷入“不降價等死,降價找死”的死循環;其三,新能源品牌對燃油車市場的擠壓,2025年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突破45%,傳統豪華品牌客流量同比下滑30%。
頭部大集團的“斷腕求生”
當豪華品牌經銷商集體陷入虧損時,中升集團的轉型路徑提供了另一種可能,2024年底拿下48家鴻蒙智行門店授權,2025年計劃將50家寶馬、奔馳門店改造為問界、阿維塔體驗中心。其邏輯清晰:新能源品牌終端成交均價保持高位,且無庫存壓力。以鴻蒙智行為例,2025年1-11月交付量近40萬輛,問界M9(參數丨圖片)單車型均價超50萬元,經銷商毛利率比傳統豪華品牌高8-10個百分點。
![]()
這種轉型并非個例。永達集團2025年底前將開設15家鴻蒙智行網點,2026年一季度目標突破30家;阿維塔、騰勢等品牌通過“直營+經銷商”模式,以優惠政策吸引BBA優質經銷商加盟。數據顯示,2025年新能源品牌經銷商網絡擴張速度是傳統品牌的3倍,而豪華品牌經銷商轉型新能源的比例已達37%。
存量市場下的“鯰魚效應”
在汽車市場的存量競爭時代,市場格局正經歷著顛覆性的轉變。2025年豪華車市場總量雖未出現明顯萎縮,但燃油車與新能源車的份額卻發生了根本性的逆轉,從2020年的8:2急劇轉變為4:6。這一數據背后,是消費者購車偏好的深刻變化。
新能源品牌通過直營模式重構了消費場景,打破了傳統4S店長期以來的“信息不對稱”優勢。在傳統4S店模式下,消費者獲取車輛信息的渠道相對有限,主要依賴于銷售人員的介紹和宣傳資料。銷售人員為了完成銷售任務,可能會夸大車輛的優勢,隱瞞一些不足之處,導致消費者在購車過程中處于信息劣勢。
![]()
新能源售后市場對傳統4S店售后體系的沖擊堪稱致命。從保養項目來看,電動車的結構相對簡單,保養項目比燃油車減少了90%。燃油車需要定期更換機油、機濾、空氣濾清器等,而電動車則不需要這些常規的保養項目。電動車的保養主要集中在電池檢測、電機檢查、輪胎保養等方面,保養頻率和復雜度都大大降低。
這種售后市場的變化導致4S店賴以生存的售后利潤被腰斬。傳統4S店的利潤來源主要分為新車銷售利潤和售后利潤兩部分,其中售后利潤占比通常較高。隨著新能源車的普及,4S店的售后業務量大幅下降,售后利潤也隨之銳減。許多4S店為了維持運營,不得不提高售后服務的價格,但這又進一步加劇了消費者的不滿,導致客戶流失。
傳統豪華品牌的“信任危機”
當經銷商面臨生存壓力時,消費者成為最終買單者,一系列損害客戶權益的行為不斷上演,引發信任危機并形成惡性循環。2025年2月,某豪華品牌車主曝光保養費用從1000元飆升至5500元,附加項目包括“積碳清洗”“發動機深度養護”等非必要服務。原本常規的保養項目,被經銷商巧立名目,強行捆綁銷售高價服務套餐。一些原本簡單的更換機油、機濾等基礎保養,價格也大幅上漲,讓消費者對4S店的信任大打折扣。
北京某寶馬4S店在閉店前,強行推銷1.5萬元“雙保無憂”套餐,聲稱購買該套餐可享受多項優惠和保障。然而,閉店后卻拒絕兌現質保承諾,344名車主損失超500萬元。不僅如此,許多4S店在續保環節,利用消費者對保險條款不熟悉,強制搭售一些不必要的險種,或者提高保險價格。消費者為了車輛能正常享受售后服務,往往只能無奈接受,但內心的不滿卻在不斷積累。
![]()
曾經,4S店為了提升客戶體驗,會為前來保養、維修的客戶提供免費的客戶餐,餐食質量也較為可觀。然而,隨著經營壓力增大,許多4S店開始在客戶餐上做文章。有的將原本豐盛的餐食換成簡單的盒飯,菜品質量大幅下降;有的甚至直接取消了客戶餐服務。這種看似微小的改變,卻讓消費者感受到4S店服務態度的轉變,進一步降低了對4S店的好感度。
有數據顯示,豪華品牌4S店客戶流失率從2020年的12%攀升至2025年的31%,而新能源品牌客戶復購率達65%。消費者對4S店的信任一旦受損,就會選擇用腳投票,轉向其他服務更好、價格更合理的渠道。這種信任危機的惡性循環,讓4S店的經營雪上加霜。
傳統豪華品牌4S店出路何方?
在行業洗牌的浪潮中,部分經銷商并未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探索生存之道,以下幾種轉型路徑為傳統豪華4S店提供了發展方向。比如某汽車集團將傳統4S店改造為“mini版4S店”,保留核心售后功能,削減展廳面積30%,運營成本降低45%。這種模式在三四線城市快速復制,2025年其輕資產門店占比已達60%。通過減少不必要的場地租賃、裝修以及人員配置等成本,輕資產化運營讓4S店能夠在市場低迷時期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同時,將更多的資源集中投入到核心售后業務上,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增強客戶粘性。
面對主機廠對售后業務的管控,部分經銷商推出“去品牌化”售后中心。例如,某傳統豪華品牌4S店轉型問界門店后,仍為原品牌車主提供維修服務,但通過“雙保無憂”套餐、洗美連鎖等創新業務,將售后毛利率從28%提升至35%。售后獨立化運營使得經銷商不再過度依賴單一品牌的售后業務,能夠拓展更多的客戶群體。通過提供專業、優質的售后服務,打造自己的售后品牌,提升市場競爭力。同時,創新業務模式的引入,如推出各種售后套餐,能夠增加客戶的消費頻次和金額,提高售后利潤。
![]()
傳統豪華品牌4S店可以借助數字化技術,提升客戶體驗和運營效率。例如,建立線上服務平臺,實現線上預約保養、維修、購車等功能,方便客戶隨時隨地辦理業務。利用大數據分析客戶需求和行為,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和營銷方案。同時,通過數字化管理系統,優化內部流程,提高庫存管理、銷售管理等環節的效率,降低運營成本。
除了傳統的銷售和售后服務,傳統豪華品牌4S店可以拓展增值服務,如汽車金融、二手車置換、汽車改裝等。通過與金融機構合作,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汽車金融方案,增加客戶購車選擇。開展二手車置換業務,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促進新車銷售。提供汽車改裝服務,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提高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最后扯扯
當我們將鏡頭拉遠,會發現豪華品牌4S店退網潮的本質,是汽車產業從“產品中心主義”向“用戶中心主義”的徹底轉型。造車新勢力帶來的不僅是能源革命,更是渠道革命、服務革命、數據革命。在這場變革中,傳統經銷商的困境恰恰印證了達爾文的進化論:“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做出最快反應的。”
對于消費者而言,這場危機未必是壞事。當4S店被迫從“銷售導向”轉向“服務導向”,當售后價格回歸合理區間,當客戶滿意度成為生存底線,中國汽車市場的成熟度或許正迎來關鍵躍升。而對于行業參與者,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是像廣匯汽車那樣被時代拋棄,還是像中升集團那樣主動進化,答案將寫在每一個經銷商的轉型選擇中。你認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