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陽光穿透薄霧,灑在郁郁蔥蔥的林海之上;當潔凈的微風拂過碧波蕩漾的湖面,泛起層層漣漪;當城市的街道上,新能源汽車安靜穿梭,充電樁如同綠色脈搏般遍布角落 —— 這不是遙不可及的夢境,而是 “十五五” 規劃下,中國全面綠色轉型的生動序曲。
![]()
綠色發展,早已不是簡單的環保口號,而是中國式現代化最鮮明的底色,是關乎國家未來、民族福祉的戰略抉擇。《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發布,如同一聲嘹亮的號角,將 “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新的重大進展” 納入核心目標,以專章部署勾勒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清晰路徑,一場以低碳為引擎、以生態為根基的深刻變革,正席卷華夏大地。
![]()
一、生態筑基:從集中攻堅到系統治理,繪就綠水青山新畫卷
“十四五” 的五年間,中國的生態環境改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成為全球大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全球增綠最快最多的國家,森林覆蓋率提高到 25% 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 87% 左右,生態保護修復面積超 1.2 億畝。這一串串沉甸甸的數據,為 “十五五” 生態治理奠定了堅實基礎。進入 “十五五” 時期,生態保護與污染治理不再是局部的修補性調整,而是邁向了全局性、系統性的深度變革,朝著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的目標穩步邁進。
![]()
污染防治攻堅戰在 “十五五” 期間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協同治理成為核心關鍵詞。《建議》明確提出強化減污降碳協同、多污染物控制協同以及區域治理協同,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
相較于 “十四五” 的集中攻堅,如今的污染治理更注重精準施策,針對不同區域的生態稟賦、不同污染物的排放特性,制定差異化的治理方案。比如在大氣污染治理中,不僅聚焦傳統污染物的減排,更將碳減排與治污緊密結合,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從源頭遏制污染產生;在水污染治理方面,統籌江河湖海系統治理,加強流域協同防控,讓每一條河流都能重現清澈容顏;在土壤污染治理上,強化源頭管控與風險防范,守護好腳下的這片凈土。
![]()
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則堅持科學施策、系統推進。《建議》提出統籌推進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從三江源的生態保護到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治理,從濕地生態系統的修復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一系列重大工程的實施,正不斷筑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
未來五年,我國將持續推動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提升,讓綠色成為中國大地最動人的色彩。正如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政策所所長董戰峰所言,“十五五” 的生態治理是一場系統性變革,將通過全方位、多層次的舉措,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二、能源革命:構建新型體系,讓綠色動力驅動發展新引擎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血脈,也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能源的綠色轉型是全面綠色轉型的 “牛鼻子”。“十四五” 期間,中國已構建起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系,2024 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 3.46 萬億千瓦時,約為 “十三五” 末的 1.6 倍,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歷史性超過煤電,新型儲能規模躍居世界第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建議》明確提出 “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以建設能源強國為目標,推動能源轉型向更深層次、更高質量邁進。
![]()
清潔能源的高質量發展成為 “十五五” 能源轉型的核心方向。《建議》提出堅持風光水核等多能并舉,統籌就地消納和外送,持續提高新能源供給比重。未來五年,我國將加快西北風電光伏、西南水電、海上風電、沿海核電等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因地制宜開發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等新能源。預計到 “十五五” 末,新增用電需求絕大部分將由新增清潔能源發電量滿足,“讓更多綠電穿越山海、點亮萬家燈火” 成為現實。與此同時,我國將進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加快智能電網和微電網建設,提升電力系統互補互濟和安全韌性水平,確保綠電發得出、接得住、用得好。
![]()
化石能源的清潔高效利用與有序替代同步推進。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我國將推動煤電由基礎保障性電源轉為支撐調節性電源,推進現役煤電機組節能降碳改造和散煤替代,嚴格控制新增煤電項目。對于油氣消費,將保持石油消費合理區間,加快非常規油氣資源規模化開發,優化天然氣利用結構,推動車船使用液化天然氣作為燃料。這種 “先立后破” 的轉型路徑,既確保了能源供應的穩定安全,又為清潔能源的替代爭取了時間,實現了能源轉型與安全保障的良性互動。
![]()
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支撐。《建議》提出科學布局抽水蓄能,大力發展新型儲能,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到 2030 年,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將達到 1.2 億千瓦左右,省級電網基本具備 5% 以上的尖峰負荷響應能力。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直供、車網互動、光儲直柔等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為新能源的大規模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與統計研究所原所長李瓊慧表示,“十五五” 能源規劃將構建以能源轉型為導向、由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的全新體系,推動能源領域的深刻變革。
![]()
三、雙碳引領:精準施策穩推進,沖刺 2030 碳達峰目標
2030 年前碳達峰,是中國對國際社會的莊嚴承諾,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十五五” 時期作為全面轉向碳排放雙控制度的首個五年,更是沖刺碳達峰目標的最后五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建議》明確提出 “積極穩妥推進和實現碳達峰”,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牽引,將 “雙碳” 目標從單一的環境治理要求,轉化為推動經濟結構優化、重塑國家競爭力的關鍵抓手。
![]()
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的全面實施,成為碳達峰推進的 “指揮棒”。與單一控制指標相比,雙控制度更能兼顧發展與減排的平衡,避免了 “一刀切” 帶來的弊端。未來五年,我國將綜合考量各省份經濟發展水平、資源稟賦、能源結構、技術進步等因素,建立差異化、科學合理的碳排放配額分配機制。同時,健全區域碳排放統計核算制度,完善數據收集和共享機制,強化對碳排放監測與核算機構的監管,加大對數據造假等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確保雙控制度落地見效。
![]()
重點行業的節能降碳改造深入推進。鋼鐵、有色、石油化工等高耗能行業是碳排放的主要來源,也是節能降碳的重點領域。《建議》提出在這些行業深入實施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力爭實現節能量 1.5 億噸標準煤以上,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 4 億噸。通過技術升級、工藝改造、能源替代等多種手段,推動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此同時,零碳工廠和園區的建設成為示范引領的重要載體,“十五五” 時期我國將力爭建成 100 個左右國家級零碳園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的樣板。
![]()
市場機制的不斷完善為碳達峰注入了持續動力。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今年新納入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后,覆蓋了全國 60% 以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同步啟動,30 余項制度規范落地,碳足跡管理走在全球前列。未來,我國將進一步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覆蓋范圍,到 2027 年基本覆蓋工業領域的主要排放行業,實施配額總量控制和有償分配,逐步由強度控制轉向總量控制,以市場化手段倒逼企業降碳。此外,綠色低碳標準體系的健全、財稅金融政策的支持,將共同構建起激勵約束并重的碳達峰推進機制。
![]()
四、綠色重塑:生產生活齊發力,培育可持續發展新生態
全面綠色轉型不僅需要產業層面的深刻變革,更需要生產生活方式的全面重塑。《建議》瞄準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形成,從產業布局優化、重點領域轉型到全民消費引導,多管齊下,推動綠色理念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
![]()
產業結構的 “加減法” 為綠色生產注入新活力。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鄭柵潔用 “加減法” 生動闡釋了產業轉型路徑:一手做加法,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產業,目前我國綠色低碳產業規模約 11 萬億元,未來 5 年還有翻一番乃至更大的增長空間;一手做減法,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十五五” 時期,我國將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能源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在培育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融合,讓綠色成為產業發展的 “內生變量”,而非外部約束。
![]()
循環經濟的發展成為綠色生產的重要支撐。《建議》提出完善資源總量管理和全面節約制度,提高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水平,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從工業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到農業秸稈的資源化處理,從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處置到建筑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循環經濟的理念正滲透到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通過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不僅降低了資源消耗和環境壓力,更培育了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統一。
![]()
全民參與的綠色生活方式正在加速形成。綠色發展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建議》提出健全綠色消費激勵機制,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如今,綠色消費的理念正逐漸深入人心:超市里,可降解塑料袋替代了傳統塑料袋;出行時,新能源汽車、共享單車成為越來越多人的選擇;家庭中,節水節電、垃圾分類成為生活常態。從健全綠色產品認證體系到推廣綠色建筑,從倡導簡約適度的消費理念到完善公共交通體系,一系列舉措讓綠色生活觸手可及。當綠色成為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社會風尚,就會匯聚起建設美麗中國的磅礴力量。
![]()
綠潮涌動處,未來已來
從 “十四五” 的堅實奠基到 “十五五” 的全面沖刺,中國的綠色轉型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實。這場以全面綠色轉型為核心的深刻變革,不僅是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更是為了重塑經濟發展模式,培育新的發展動能,為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持久的綠色動力。生態治理的持續深化、能源體系的深刻變革、碳達峰行動的穩步推進、生產生活方式的全面重塑,共同勾勒出美麗中國的壯麗藍圖。
![]()
綠潮涌動處,未來已來。“十五五” 的大幕已經拉開,這場全面綠色轉型的征程或許充滿挑戰,但我們有堅實的基礎、清晰的路徑和堅定的決心。當每一座城市都綠意盎然,每一條河流都清澈見底,每一片天空都湛藍如洗,每一個人都踐行綠色生活 —— 這就是 “十五五” 規劃描繪的綠色未來,這就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美麗中國。讓我們攜手同行,以綠色為筆,以行動為墨,共同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