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成都“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以下簡稱“立園滿園”)行動正式鋪開。一年來,青羊經開區聚焦“產業集群提能級、科技成果促轉化、尊商重商優環境”三大方向,推動產業生態“根深葉茂”、創新動能“生生不息”、服務效能“持續躍升”。從航空產業鏈群成勢,到校地協同貫通產學研;從網格化服務精準直達,到智慧化平臺賦能治理——青羊經開區正以務實舉措、系統思維,書寫“立園滿園”的生動實踐。
深秋時節,青羊航空新城處處洋溢著產業發展的蓬勃活力。走進航空智能集成創新園(118項目),成都瑞迪威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廠房裝修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作為一家專注于微波、毫米波頻段天線及組件的高新技術企業,瑞迪威科技將在此打造約19萬平方米的研制生產基地,成為完善青羊航空產業鏈布局的新生力量。
![]()
與此同時,光華大道旁一座形似飛機翅膀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這正是航空國創中心產業園B區項目的標志性建筑國創會議中心。據悉,這座總建筑面積達5萬平方米的綜合性建筑群,集會議、展示、劇場、辦公、商業、停車庫及配套設備房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將于今年12月底前全面竣工。它的落成,不僅展現了航空國創中心產業園的科技創新實力,也為區域航空產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新項目陸續竣工、新企業不斷入駐……這些青羊經開區發展成效的生動縮影,是成都市園區改革賦能理念在青羊落地生根的鮮活印證。
自2024年10月成都啟動“立園滿園”行動以來,青羊區依托深厚的航空產業基礎,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近日,由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印發的《關于2025年度四川省級及以上開發區“畝均論英雄”園區調查評價情況的通報》中,成都青羊經濟開發區持續名列前茅,從去年的全省第4、全市第1躍升至全省第1、全市第1;同時,在剛剛過去的9月,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的《關于2024年度全省優秀開發區的通報》中,成都青羊經濟開發區蟬聯“優秀省級開發區”。
![]()
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是對青羊經開區過去努力的肯定,更為其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這一年中,青羊經開區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戰略布局,實現了從“立園”到“滿園”的華麗轉身。從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的轉變,為青羊經開區的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使其在航空產業領域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特別是在產業布局上,青羊經開區聚焦全產業鏈發展,通過優化產業空間和提升產業協同能力,為區域經濟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基于這樣的轉變和發展動力,青羊經開區聚焦“研發+制造+總裝+測試+運維”全產業鏈發展,通過構建國創中心、研發總部、智能制造“一區三片”空間布局,不僅優化了產業空間,更實現了從單一環節到全鏈條的跨越式發展,生動詮釋了“以園區強產業”的深層邏輯,推動產業生態不斷“根深葉茂”。
![]()
在空間優化的基礎上,青羊區精準布局機載關鍵軟硬件、無人高端裝備(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等六大賽道,構建起“一主多元、主輔協同”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全區已成功集聚航空重點配套企業265家,營收規模占成都市的1/2、四川省的1/3,成為全國最大的航空產業核心聚集區。
通過建立“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大變強”的梯次培育機制,青羊區形成了“百億級—十億級—億級—千萬級”的企業矩陣。數據顯示,青羊經開區現已培育規上企業252家、高新技術企業143家、“專精特新”企業47家,為產業集群提能升級提供了強大助力。
依托“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創中心—專業化平臺”的多層次創新體系,青羊區累計建成各類創新平臺82個,與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30余所高校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推動“校院企地”合作項目109項,促成有效發明專利2377件。同時,通過構建涵蓋高端智庫、行業領軍人才、專業技術與產業技能的“四支人才隊伍”,全區已引育高層次人才544名,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11個,為航空產業持續輸送專業技術人才3000余人,形成從平臺搭建、成果轉化到人才集聚的完整創新鏈。
![]()
“立園滿園”的探索還在繼續
青羊區將繼續著力
壯大優勢產業鏈
打造創新生態圈
增強企業獲得感
加快推動青羊經開區
現代化、專業化、特色化發展
朝著建設世界級航空航天
先進制造產業集群的目標
穩步邁進
報道:張靜
圖為資料圖
編輯:梁藝懷
轉發周知,讓更多人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