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一杯現磨咖啡的價格,大家覺得會是多少錢呢?自從庫迪、瑞幸把現調咖啡的價格打到了九塊九之下之后,似乎再低的價格大家都見怪不怪了,如今這個價格數字是2.9元,如此低價的咖啡到底是怎么產生的?低價咖啡到底能持續多久?
![]()
一、2.9元的咖啡都出現了
據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超低價咖啡來了。此前,瑞幸和庫迪將咖啡價格打到了9.9元/杯。之后的2025年,外賣大戰又將一杯咖啡的外賣價格打到了5元/杯左右,部分門店疊加優惠券甚至可以1.9元/杯送貨到家。進入10月,一杯現磨咖啡在線下門店的價格也“卷”到了2.9元。
10月,奶茶品牌古茗宣布開啟為期兩周的“全場咖啡2.9元”活動,搶到優惠券的消費者即可購買2.9元一杯的現磨咖啡。在上海,低價咖啡“TAIJUAN COFFEE”(太卷咖啡)也正式營業,一杯現磨美式價格來到了3.9元。
古茗正在進行為期兩周的“全場咖啡2.9元”活動。品牌在自家公眾號上發布了200萬張“2.9元咖啡券”。活動一經推出,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與此同時,位于上海靜安寺商圈的TAIJUAN COFFEE門前也人頭攢動。其門店屬于沿街鋪面,裝修簡潔明亮,一杯美式咖啡定價3.9元,意式咖啡為2.9元/杯。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大眾點評上看到,不到一個月,TAIJUAN COFFEE也已經在北京三里屯開了新店。“3.9元”成了門店醒目的標志。而在團購套餐里,經典美式咖啡單人餐價格甚至達到了0.99元/杯。
“咖啡價格下探至5元/杯以下,也意味著其‘高端象征’正在被消解。”一位行業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說。
![]()
二、低價咖啡到底能持續多久?
當前,面對著超低價的咖啡的出現,讓人不禁想問2.9 元的咖啡究竟是市場成熟的標志,還是產業透支的信號?這種低價模式又能持續多久?
首先,低價咖啡的出現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星巴克作為國際咖啡連鎖巨頭,其在國內的普及無疑為咖啡文化的傳播奠定了堅實基礎。它不僅帶來了高品質的咖啡體驗,更通過精致的店鋪設計與服務,塑造了咖啡作為高端生活方式的象征。而瑞幸、庫迪等本土品牌的崛起,則以更加靈活的經營模式和親民的價格策略,迅速占領了市場份額,尤其是年輕消費群體。這些品牌通過線上點單、外賣配送等便捷服務,滿足了快節奏生活中白領人群對咖啡的即時需求,使得咖啡從一種偶爾的享受變成了日常的必需品。
在這一過程中,低價策略成為了吸引消費者、快速擴大市場份額的有效手段。對于許多初次接觸咖啡或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而言,2.9元的咖啡無疑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它不僅降低了嘗試門檻,還通過口碑傳播吸引了更多潛在客戶,從而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用戶基數的快速增長。這種市場普及與消費習慣的改變,為低價咖啡的存在提供了土壤。
![]()
其次,白領人群的激增為低價咖啡提供了龐大的需求基礎。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寫字樓集群日益密集,形成了龐大的城市辦公生態。在這一生態中,朝九晚五甚至“996”的工作模式成為許多行業的真實寫照,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使得保持清醒、提升專注力成為職場人士的剛性需求。咖啡作為一種被廣泛接受的提神飲品,自然成為滿足這一需求的首選。無論是清晨通勤路上的一杯提神咖啡,還是午后困倦時的“續命水”,抑或是會議間隙的社交飲品,咖啡已經深度嵌入到現代職場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此外,咖啡館本身也逐漸演變為一個兼具工作、社交與休閑功能的“第三空間”,為那些需要短暫逃離工位或進行非正式商務洽談的人群提供了便利場所。
因此,咖啡的消費屬性早已超越了單純的生理需求,更承載了身份認同、社交歸屬和生活品質的象征意義。這種由城市化和職場文化共同構建的龐大且穩定的需求基礎,為咖啡市場的持續擴張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各大咖啡品牌看到了巨大的市場潛力,紛紛加大投入,通過低價策略迅速圈占用戶,培養消費習慣,試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確立自己的領先地位。可以說,沒有龐大的白領剛需支撐,就不會有今天如此繁榮的咖啡市場,更不會有如此慘烈的價格戰。
![]()
第三,咖啡行業的剛性成本不容忽視。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盡管咖啡消費已經高度普及,但其產業鏈本身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剛性成本,尤其是在當前全球咖啡豆主產區面臨嚴峻挑戰的背景下,過低的售價已經嚴重偏離了正常的成本控制區間。咖啡并非普通農產品,其核心原料咖啡生豆,主要依賴于全球少數幾個熱帶國家的種植,如巴西、越南、哥倫比亞等。這些地區的產量和品質極易受到氣候變化的劇烈影響。近年來,全球氣候異常頻發,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現象交替出現,導致主要咖啡產區頻繁遭遇極端天氣。近日,紐約市場的阿拉比卡咖啡期貨價格上漲近4%,觸及每磅4.36美元,創下新的紀錄高位。此前的紀錄是今年2月創下的每磅4.2995美元。
而需求卻在持續增長,這直接推高了咖啡生豆的國際采購價格。除了原料成本,還有物流運輸、倉儲、烘焙加工、門店租金、人力成本、設備折舊等一系列剛性支出。一杯看似簡單的咖啡,其背后是復雜的全球供應鏈和本地化運營體系。當一杯咖啡的售價被壓縮到2.9元時,即便品牌方通過集中采購、規模化運營和極致的效率優化來降低成本,這個價格也極大概率無法覆蓋一杯標準咖啡的綜合成本。
這說明,當前的低價絕非市場自然競爭下的均衡價格,而是建立在巨額資本補貼之上的“不可持續”狀態。長期來看,如果咖啡豆供應持續緊張,成本壓力將進一步加劇,這種“賠本賺吆喝”的模式將難以為繼。
![]()
第四,價格換流量不可長久才是最值得關注的。當前咖啡市場“價格換流量”的現象較為普遍。許多咖啡品牌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紛紛采取降價策略,試圖通過低價來換取市場份額和流量。不可否認,這種策略在短期內可能會取得一定的效果,能夠幫助企業快速擴大知名度和用戶群體。但是,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過度依賴低價競爭并不是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過低的價格雖然能夠在短期內吸引大量消費者,但從長遠來看,會損害產業的根基。當企業將主要精力放在價格戰上時,往往會忽視產品品質的提升、品牌形象的塑造以及服務質量的優化等重要方面。這樣一來,不僅會導致整個行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還會影響消費者對咖啡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誠度,最終不利于咖啡產業的健康發展。
不可否認,咖啡平民化本身是一件好事,它讓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到咖啡帶來的美好體驗,促進了咖啡文化的傳播和發展。但是,過度低價則不是好事了。如果咖啡價格一直維持在過低的水平,企業無法獲得合理的利潤回報,就無法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到研發創新、品質提升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這將制約整個產業的發展。而且,過低的價格還可能導致市場競爭的無序化,引發惡性競爭,破壞市場的正常秩序,這才是值得我們警惕的事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