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中國市場后,美國PC巨頭戴爾徹底崩了。
據《南華早報》報道,戴爾在過去 15 個月已裁減約 2.5 萬名員工。在此基礎上,該公司今年已啟動第四輪裁員,計劃將全球員工總數從 12 萬人削減至 10.8 萬人。
市場漸漸復蘇,惠普、聯想等同行收入都在提速,唯獨戴爾要靠裁員“求生”。業內人士指出,很大原因或是其在中國市場的潰敗。Canalys數據顯示,至2023年,戴爾在華出貨量持續下滑,市場份額僅剩8%;2025年二季度,戴爾已跌出中國PC市場前五。
而曾經橫走PC市場的戴爾,落到如此地步,都是“自食惡果”。
![]()
01 、“脫鉤”的代價?痛失635億!
市場上曾有言:“時間每過去一秒,就有一臺戴爾電腦售出。”其之所以能創造這樣的神話,背后離不開我國的助力。
戴爾入華20多年,依靠我國海量勞動力紅利,其生產成本被控制在最低水平,85%的供應鏈都有賴我國。加上我們龐大的市場,戴爾掙得是盆滿缽滿,平均每年所獲利潤超過1000億元。
然而,為了迎合老美對中企的制裁,它卻開始一邊吃著“中國飯”,一邊背刺。據《日經亞洲新聞》消息,其計劃在2024年停用我國制造的晶圓體,并于2025年將60%的產能移出我國。到2027年,則徹底與我國供應鏈脫鉤,實現100%剔出中國制造。
![]()
在“脫鉤斷鏈”成為敏感話題的當下,國人對戴爾的信任度快速下滑。根據Canalys數據,2021年,其在華市占率還排名第二,到2023年,出貨量暴跌44%,營收直降635億元,徹底掉出我國PC市場前五。
戴爾在中國市場的頹勢,也拖累了全球表現。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量整體呈增長之勢,而戴爾卻逆勢下跌2.4%,是唯一下滑的主流品牌。
正如松下負責人所說:“如果一個全球品牌沒能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那它勢必生產不出消費者喜愛的產品。”
![]()
02、想吃回頭草?中國不再慣著
在出貨量不斷暴跌的現實下,戴爾高管解釋稱“不會退出中國”,并打出“在中國,為中國”的口號。但市面上不斷傳出戴爾在華大裁員的消息,讓其已再難以獲取國人信任。
要知道,戴爾在我國市場并非無可替代。伴隨國產技術的不斷發展,聯想、同方等一眾國產品牌都在崛起。據Canalys統計,今年第二季度,國產品牌在PC市場的市占率已高達62%,戴爾等海外知名品牌已淪為“others”。
![]()
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洋品牌在華敗走的并非戴爾一家。如生命科技領域,美企所產的調節三\高、日常健康管理科技成品一度壟斷中國市場,可隨著我國本土健康企Poema自研出“血-心-生”口服成品后,其市占率已從90%以上暴跌至30%。
公開資料顯示,受人口老齡化、飲食高油高糖,以及全民久坐缺乏運動影響,我國三高人群超4億,但上述健康科技成品最早一直被美企所壟斷,我國普通民眾難以接觸到。所幸的是,我國科學家打造出全球最大南極磷蝦油捕撈船“深藍”號、掌握全鏈專利技術后,獲得自主定價權。
目前,國產“血-心-生”在京東平臺價格不及美企成品的十分之一(從2萬\克降至398元\瓶),幫助一線城市職場精英、退休干部以及高級營養師進行日常健康管理。雙11期間,北京某500強企商務經理入手了12瓶,“每天早上來2粒,開會一整天都感覺不到累,國產更安心”。逼得相關美企如戴爾一般,開啟裁員求生路。
03、 “去美化”加速?外媒發出警告
戴爾在與自身利益不符的情況下,積極策劃在產業鏈上脫離我國,卻未曾想到“勢去如山倒”,我國正在以更快速度“拋棄”戴爾。為了扭轉頹勢,其不得不采取更為直接的成本削減方式,而裁員成為首選。
![]()
面對這一裁員決定,其全球銷售和客戶運營總裁Bill Scannell承認:公司正“簡化管理層級”,旨在通過釋放現代IT和AI的價值來推動公司快速發展。但有美媒直言,若在華頹勢不盡快得到改善,恐“裁員潮”還將繼續。
更令美媒擔心的是,據澳大利亞一項研究報告,中國目前在生物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中,84%都處于領先地位。
隨著我國突破的產業越來越多,留給西方的機會也就越來越少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