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俯瞰青海現代草業發展有限公司。 仲秋時節,步入青海現代草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廳,一株近2.4米高的小黑麥標本挺拔而立,穗頭幾乎觸到屋頂。
追著我們好奇的目光,辦公室主任錢進海來到標本旁解疑:“這是公司與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共同選育的新品種,可以稱之為我們牧草產業的‘芯片’。”錢進海的言語間充滿了自豪,“盡管這潛力巨大的小黑麥目前仍處于試驗階段,尚未開展規模化種植,但它所代表的科技突破與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勢頭,已然為企業乃至整個貴南牧草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能。”
這株小黑麥,是青海現代草業發展有限公司堅持走技術創新之路的生動注腳。這家扎根貴南草原14年的企業,始終將科技合作視為生命線,與科研院所緊密攜手,在牧草品種選育、營養配比、加工工藝等關鍵環節上不斷尋求突破。
展廳內,錢進海如數家珍:除了未來的“明星”小黑麥,公司已成功研發并推廣了專門為孕期母牦牛精準補充營養的飼料、用燕麥和箭筈豌豆混合加工而成的青貯面包草等系列創新產品,滿足著市場多樣化、精細化的需求。
科技賦能最終要落腳于產業發展與富民增收。走出展廳,生產廠區里機聲隆隆,2臺草籽清篩機正開足馬力作業,奏響著秋日豐收的樂章。“作為貴南縣目前唯一納入國家統計局規模以上企業統計范疇的企業,我們始終堅持以‘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為農牧民提供從種子、技術到機械、訂單的全方位服務。”錢進海介紹,這種模式不僅確保了原材料的穩定與品質,更將千家萬戶的農牧民嵌入了現代產業鏈條。
談到公司的帶動效應,他算了一筆實在賬:“公司現有固定員工23人,到了生產旺季,還能帶動500多名農牧民臨時就業。今年新建的萬噸級飼草加工生產線投產以后,產能將進一步擴大,為當地創造的就業崗位也就更多了。”
來自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的李五十九和白鳳青夫婦就是受益者,兩人在公司長期務工,每月家庭收入可達上萬元,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談及在貴南發展牧草產業的優勢,這位在貴南工作十多年的“老牧草”打開了話匣子:“咱們貴南地處西寧和青南牧區的中間地帶,交通便利。你看這一馬平川的地形,最適合大型機械化作業。再加上青南地區飼草料需求旺盛,農牧民兄弟發展意愿強,真是占盡了天時、地利與人和。”
![]()
飼草工人在作業。 十四載耕耘,昔日的小企業已茁壯成長為集飼草種植、加工、草籽供應、技術服務和儲備保障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現代化企業。
企業發展壯大,始終不忘回饋這片養育它的土地。近年來,公司累計向貴南縣6個鄉鎮無償捐贈飼草600噸,用行動溫暖了鄉親們的心。隨著生態保護意識增強,牧民普遍采用半舍飼養殖,對優質飼草的需求與日俱增。公司的儲備飼草,更在抗災保畜中扮演著“穩定器”的角色。
“我們每年都會儲備足夠飼草,在春旱冬寒時節,配合政府平價調運。”錢進海說,“2020年以來,公司已為青南牧區提供近萬噸飼草,它們往往是雪災時的‘救命草’。”
依托黃河流域獨特的氣候條件,貴南縣的牧草產業正煥發著勃勃生機。那株矗立在展廳、指向未來的小黑麥,雖未成片蔓延,卻已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一捆捆優質的牧草,不僅守護著草原的綠水青山,更承載著萬千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樸實愿景,匯成了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實力量。
(攝影 實習記者 張富昭 記者 潘昊 張多鈞 楊紅霞 才貢加)
(來源:青海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