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在經歷一輪調整后,當前創新藥的投資安全邊際已較高,再疊加四季度國家醫保談判等利好催化,創新藥的配置價值凸顯。
文/每日財報 楊悅
10月底,經歷了一波震蕩調整的創新藥板塊再度起飛,10月 31日收盤,當天多只創新藥指數漲幅均超3%,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單日漲幅3.71%,跟蹤該指數的港股通創新藥ETF南方(159297)等產品同樣應聲上漲。
消息面上,10月30日,2025年國家醫保談判在延續醫保目錄常規調整機制的基礎上,首次引入“商保創新藥目錄”機制。市場認為,這有望為創新藥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拉長時間來看,此次創新藥板塊反彈或非情緒修復的偶然,而是政策、估值與產業周期共振的必然。在經歷一輪調整后,當前創新藥的投資安全邊際已較高,再疊加四季度國家醫保談判等利好催化,創新藥的配置價值凸顯。
短暫調整后,創新藥仍是“黃金賽道”
創新藥的靈魂在于“新”,新藥、新療法對適應癥有著突破性療效,將極大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甚至徹底治療疾病。
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相較傳統化療,PD-1相關療法可直接將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升近3倍,3年無進展生存概率翻倍。這不僅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希望,也為創新藥行業打開了高定價、較長專利期、厚現金流的“黃金賽道”。
今年以來,創新藥成為資本市場上最亮眼的板塊之一。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收盤,國證港股通創新藥、中證港股通創新藥等多只創新藥指數年內漲幅均超80%,最高點時年內均實現了翻倍漲幅。
從資金流入來看,今年創新藥主題ETF也成為了“吸金”神器,截至10月31日收盤,年內28只創新藥主題ETF凈流入額超500億元。
不過,9月中旬以來,受外部相關政策及技術面上獲利了結等因素影響,創新藥板塊出現了較深調整,主流創新藥指數在一個多月內跌幅便超10%,有的甚至調整了超20%,這不免讓投資者疑惑,創新藥行情還能否延續?答案或需回歸基本面、政策面尋找。
從基本面來看,人口老齡化是醫藥板塊發展的底層邏輯。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達3.1億,占總人口的比例為22%。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呈加速之勢,與年齡依賴性疾病相關的醫療費用支出將顯著增加,這條持續數年的“需求長坡”,為創新藥提供了可預見的市場空間。
此外,研發投入的持續兌現與海外市場加速開拓,成為了創新藥企業績增長的兩大核心引擎。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已發布2025年三季報的80家創新藥企中,就有52家實現了前三季度凈利潤的同比增長,51家實現了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的同比增長。
整體而言,創新藥企已經逐步走出高研發、低收入的低迷期,逐漸向高研發、穩收入、可持續盈利的新階段邁進。
從政策面來看,“十五五”規劃明確提到,要加快建設健康中國,支持創新藥和醫療器械發展,這為未來五年創新藥的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此外,今年國家醫保談判首次引入“商保創新藥目錄”,主要納入超出保基本定位、暫時無法納入基本目錄,但創新程度高、臨床價值大、患者獲益顯著的創新藥,推薦商業健康保險、醫療互助等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參考使用。據國家醫保局公告,2025年商保創新藥目錄有121個藥品通用名通過了形式審查。
值得投資者進一步關注的是,即便今年創新藥板塊已大漲,相關指數估值仍不高,基本在30多倍、40倍左右,投資安全邊際較高。
綜合來看,無論是基本面還是政策面,創新藥都呈現出較好的發展趨勢,此前調整更多是對前期過快上漲的估值修正,而非發展邏輯的轉向,甚至可以說,經過一輪調整,創新藥板塊反而更具有性價比。
普通投資者可借道ETF入局 四季度邊際利好凸顯
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創新藥板塊的投資難度較大,一方面,創新藥的技術門檻較高,投資者不容易看懂、看透,自然也難以選好、拿住;另一方面,創新藥的政策博弈、估值維度復雜,入局出局點難以判斷。因此,投資創新藥更適合借助ETF入場。
其中,港股通創新藥ETF南方(159297)值得關注,這只基金緊密跟蹤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該指數在主要創新藥指數中具有顯著優勢。
首先,今年年中,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剔除了CXO(醫藥外包服務)企業,這使其成為純度更高的創新藥指數。同時,該指數的成份股分布在生物技術和藥品兩大行業上,均為創新制藥的核心環節,這使得指數投資價值進一步提升,更能緊跟中國創新藥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
目前,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的前十大重倉股分別為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康方生物、中國生物制藥、三生制藥、石藥集團、翰森制藥、科倫博泰生物-B、金斯瑞生物科技、康哲藥業等,多為生物科技類公司,這些企業正是創新藥研發的“尖刀連”,成長空間值得想象。
其次,與A股同類板塊相比,港股的創新藥企創新性更強、彈性更高,而與美股創新藥板塊相比,港股的創新藥板塊大周期特征更強,行情往往能持續3-4年,標普生物科技指數更多以1-2年的小周期為主。
此外,與中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相比,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經過調整后,成為更純粹的創新藥組合,同時,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每3個月調倉一次,更能緊跟市場變化。
從歷史業績來看,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表現相對不錯,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31日收盤,該指數近一年、近三年、近五年、近十年的回報分別為79.13%、69.78%、-5.45%、106.36%,在創新藥相關指數中名列前茅。
從估值來看,國證港股通創新藥指數10月31日的市盈率TTM為41.09,在近十年中分位數僅為37.57%。
進入四季度,創新藥領域有諸多催化劑出現。在剛剛過去的ESMO大會(歐洲腫瘤內科學會)上,中國創新藥企取得了多項突破性進展,進一步彰顯中國創新藥的全球競爭力,隨著后續ASH(美國血液學年會)、SABCS(圣安東尼奧乳腺癌研討會)等學術會議召開,更多中國聲音將涌現。同時,國內醫保談判有望釋放更多政策紅利,產業邊際改善信號不斷顯現。
目前看宏觀層面較為穩定,潛在利好持續釋放,創新藥賽道本身也頻現利好。因此,創新藥有望在經歷短暫調整后重新獲得關注,投資價值值得重點留意。看好港股通創新藥賽道的投資者可以借道港股通創新藥ETF南方(159297)等工具產品便捷配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