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披荊斬棘:亂世中的歸漢之路
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寶豐)人。自幼熟讀兵法,通曉軍政,早年仕于王莽新朝,任郡掾,掌文書與軍事調度。更始元年(公元23年),劉秀率軍攻略潁川,兵圍父城。當時馮異奉命巡視屬縣,歸途途中被漢軍俘獲。彼時他或許未曾料想,這場意外被俘,竟成為其人生轉折的開端。
![]()
劉秀見馮異氣度不凡,又知其在父城素有聲望,遂命其返城勸降。馮異不負所托,不僅說服縣令開城歸附,更引薦麾下數十豪杰投效劉秀,其中包括后來位列“云臺二十八將”的銚期、叔壽等人。他對劉秀坦言:“異一夫之用,不足為強弱。然老母尚在城中,愿歸據五城,以效功報德。”言辭坦蕩,情義兼備,令劉秀深為動容,自此引為心腹。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劉秀轉戰河北,遭王郎叛軍圍剿,一度陷入“晨夜兼行,至饒陽無蔞亭,天寒烈風,眾皆饑疲”的絕境。當將士凍餒交加、士氣低迷之際,馮異默默煮就一釜豆粥,敬奉劉秀。次日清晨,劉秀感懷道:“昨得公孫豆粥,饑寒俱解。”后至南宮,突遇暴雨,眾人蜷縮屋檐之下瑟瑟發抖,又是馮異抱薪燃火,烘衣取暖,復炊麥飯以供軍士果腹。這些看似微末之舉,卻如暗夜燭火,溫暖了劉秀與將士的心,也悄然奠定了馮異在光武集團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決勝千里:光武中興的定鼎之勛
(1)平定關中:獨當一面的“咸陽王”
建武二年(公元26年),馮異受命鎮守孟津,抵御更始政權朱鮪、李軼聯軍。他巧施離間之計,致書李軼,陳說利害,使其按兵不動,遂乘勢擊潰朱鮪主力,一舉收復河南十三縣。戰后,劉秀下詔嘉獎:“馮異之功,若丘山之高,不可量也。”其謀略之深,可見一斑。
次年,赤眉軍攻破長安,關中大亂,百姓流離。馮異以征西大將軍之職率軍入關,面對號稱百萬之眾的赤眉流寇,他審時度勢,采取“先以恩信招撫,后以兵威迫之”的策略。至建武三年崤底之戰,他命士卒換穿赤眉服飾,混入糧盡援絕的敵營,待其松懈之際,驟然發難,內外夾擊,大破敵軍,迫降八萬余人,徹底瓦解赤眉主力。
平定關中后,馮異施政寬和,安撫流民,重建秩序,百姓感其德政,私下稱其為“咸陽王”。聞此稱號,馮異惶恐上書請辭。劉秀親下手詔慰勉:“將軍之于國家,義為君臣,恩猶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懼意?”君臣相得,情義深重,千古罕見。
(2)西拒隴蜀:力挽狂瀾的戰略家
建武六年(公元30年),隗囂據隴西起兵反漢,馮異奉命屯兵栒邑。敵軍先鋒逼近城下,他令全軍偃旗息鼓,示弱以誘敵。待敵軍懈怠之際,突然開城出擊,伏兵四起,追擊數十里,大破敵軍,斬其將金梁。此役之后,馮異乘勝收復北地、安定諸郡,為漢軍西征掃清障礙。
建武九年(公元33年),馮異與公孫述大將趙匡、田弇決戰于河池。時已身染重疾,仍堅持坐于戰車之上,親臨指揮。激戰數十合,終斬趙匡,迫使田弇投降。此戰不僅穩固了隴西防線,更切斷隗囂與公孫述之聯絡,為劉秀統一全國奠定關鍵一役。
三、謙退不伐:“大樹將軍”的人格光輝
馮異雖功勛卓著,名震天下,卻始終持守謙退之德。每逢大軍休整,諸將常聚坐爭功論賞,唯馮異獨避樹下,默然不語。軍中敬其風范,遂稱其為“大樹將軍”。此名非自詡,實乃眾心所歸。
劉秀稱帝后大封功臣,馮異受封陽夏侯,食邑萬戶。然他屢次上書,懇請削減封地,將功績歸于部屬將士。其治軍嚴明,所部“行不踐禾,止不擾民”,秋毫無犯。曾有小吏私用軍糧,馮異未加嚴懲,僅令其償還后即予釋放。左右不解,馮異答曰:“小過不掩大德,若苛責過甚,何以收人心?”寬嚴相濟,恩威并施,故將士皆愿效死力,軍心如一。
四、青史流芳:歷史坐標中的馮異
馮異的軍事思想,影響深遠。他善用心理戰與情報戰,在崤底之戰中以“偽裝混入、里應外合”之策破敵,被后世兵家奉為經典戰例;其“以柔克剛、恩威并施”的平亂方略,亦為歷代治世者所借鑒。唐太宗李世民曾贊李靖曰:“卿之謀略,有類于馮公孫。”足見馮異在軍事史上的崇高地位。
從人格維度而言,馮異堪稱“功高不震主,權重不專權”的臣道典范。在劉秀麾下諸將中,他不如鄧禹“杖策定計”之智,亦不及耿弇“有志者事竟成”之銳,卻以“大樹將軍”的沉靜與謙遜,贏得跨越千年的敬仰。他的謙退,并非怯懦,而是歷經亂世、洞察興亡后的通透與清醒——深知“鳥盡弓藏”之險,卻始終以“安邦定國”為志,終得善終,成就一代名將“功成身退”的罕見典范。
千載之下,當我們回望東漢初年的烽火硝煙,馮異的身影,宛如一棵沉默而挺拔的大樹,扎根于亂世的荒土,卻為那個動蕩的時代撐起一片清明的天空。他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偉大,不在于喧囂的爭功奪利,而在于無聲的堅守與奉獻;不在鋒芒畢露,而在潤物無聲。
馮異,不只是戰功赫赫的將軍,更是亂世中一抹溫厚而堅定的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