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臺融媒11月3日訊(記者 張孫小娛 通訊員 徐虎 攝影報道)近日,山東港口煙臺港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度過程化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工作順利完成。此次試點在橋式起重機司機、流體裝卸工、輸油工三個工種中推行,以“工位出工匠,實績定等級”的創新模式,優化了企業技能人才評價路徑,節約成本超過30萬元。214名參評職工中有128人通過認定,為港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注入新活力,也為行業技能評價改革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經驗。
政策引領推動評價模式升級
作為渤海灣重要樞紐港口,煙臺港擁有操作技能類職工7000余人,技能人才是推動港口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自2020年啟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以來,已累計完成2244人次評價,高級技師人數從104人增至227人,增幅達118%;技師人數從218人增至375人,增幅為72%。2023年,煙臺港成為煙臺市首批獲得特級技師評價資格的企業,實現了特級技師零的突破。
煙臺港深入貫徹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試行“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等政策要求,在市人社部門的指導下,將評價場景從考場轉向生產現場,通過實時跟蹤與動態評估,真實反映職工的崗位能力。
三維評價體系聚焦能力與實績
“以前考技師采取傳統評價方式,現在看的是日常工作中的每一次操作、每一項業績,更實在!”參與輸油工評價的職工王師傅道出了過程化評價的核心優勢。煙臺港創新構建“職業品行+技能水平+業績穿透”三維評價體系,讓認定標準更全面、更客觀。
職業品行維度通過民主測評和考察談話,深入了解職工的職業操守與行為規范,將評價重點從知識認知轉向行為實踐。技能水平維度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為基礎,結合港口工種特有任務,量身定制評價指標。業績穿透維度將技能競賽獲獎、技術革新成果、師帶徒成效等納入評價,激勵職工從完成任務轉向主動創新。
降本提效實現生產評價雙贏
推行過程化評價,不僅提升了評價精準度,也實現了降本增效。橋式起重機司機的貨物裝卸效率、集裝箱作業量等數據直接從生產系統提取,流體裝卸工的操作規范通過現場跟蹤記錄,避免了離崗對生產的影響,節省了場地租賃和師資費用。
同時,評價指標直接復用港口現有生產和考核體系,無須新建框架,通過篩選和提取關鍵信息即可完成綜合評估,大幅減少了人力與制度設計等的投入,實現了低成本、高效率、高質量的評價目標。
展望未來打造可復制行業方案
此次試點為煙臺港明確了技能人才培育的優化方向。“過程化評價的核心是基礎管理的完善和標準的統一。”煙臺港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表示,后續將以試點為基礎,進一步統一各單位同一工種的工作標準與記錄規范,建立專項工作小組專家庫,明確評審人員資質與經驗門檻,同時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提升評價流程的連貫性與專業性。
煙臺港將持續推廣過程化評價模式,構建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培育的技能人才評價長效機制,為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培育更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工匠人才,并將相關經驗提煉為可復制、可借鑒的行業方案,為新時代港口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貢獻力量。
法律支持單位:山東助商律師事務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