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青逐綠
繪就“生態句容”新畫卷
句容“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綜述之四
秋意漸濃,漫步句容,碧空如洗、水清岸綠,城市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態文明畫卷徐徐鋪展。“十四五”以來,我市堅定不移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交出一份生態保護效果顯著、污染防治精準落地、綠色低碳縱深推進的亮眼答卷。
01
擦亮底色
“天藍水清土凈”就在眼前
“現在,工地揚塵治理顯著優化,居民生活舒適度同步提升。”家住城區的王女士指著手機里連續4年拍攝的“天空相冊”感慨。
![]()
圖:句容城區
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句容PM2.5年均濃度從34.6微克/立方米降至32.1微克/立方米,降幅達7.2%。這背后是200余項大氣污染防治工程的落地,包括綠色工地示范點建設、揚塵精細化管控、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等創新舉措。
水生態監測是水生態評價和考核的重要基礎。每月,句容生態環境局常態化開展水質監測,重點監測總磷、化學需氧量等11項指標,從取水、送檢到出報告只需5小時。
通過“一斷面一方案”精準治理,陸續完成50家涉磷企業整治以及句容河、萬家河等重點河道水環境整治、城區污水廠擴建工程和郭莊、寶華、邊城等城鎮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重點工程等,13個國省考斷面水質優Ⅲ比例由2021年的92.3%提升至100%。
![]()
圖:句容河
土壤安全是農業生產的根本保障。通過土壤環境分級管控和固體廢物綜合治理,“十四五”期間,全市共安全處置工業危險廢物7.4萬噸,醫療廢物2192.545噸,切實守護了“腳下的凈土”。
2021年以來,針對中央及省級環保督察反饋的環境問題,句容生態環境局嚴格落實“領導包案”“一案一策”“舉一反三”工作機制,清單管理,掛賬推進,105件信訪件全部辦結。“十四五”期間,受理環境信訪投訴3216件,調處率100%、結案率100%,堅決消除群眾身邊生態環境風險隱患。
02
生態修復
構建區域保護格局
![]()
圖:江蘇句容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
野生珍稀動物頻繁“亮相”: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獐在灌叢間輕盈踱步、圓滾滾的鼬獾探頭探腦、野豬家族甩著短尾在林下悠然覓食……這是寶華山國家森林公園24臺紅外相機捕捉到的影像,也是我市生態監測網絡的成果之一。
通過“遙感發現—地面核查”體系,我市已實現對茅山、寶華山等重要生態功能區和生態敏感區域24小時動態監管,確保區域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在森林濕地系統保護方面,構建了林長制“兩長三員”網格化管護機制,建成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動態監測體系,提升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的質量。通過新建長江濕地保護小區,長江句容市段和赤山湖國家濕地公園被正式列入省級重要濕地名錄,為濕地生態系統增添了新的重要節點。
![]()
圖:天王鎮戴莊村鳥瞰(戴遐寧 攝)
作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村”“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天王鎮戴莊村屋舍儼然、良田連片,勾勒出一幅田園鄉村美麗畫卷。截至目前,通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市累計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8個,創建生態文明示范村7個,鄉村“顏值”與“產值”同步提升。
03
綠色轉型
激活低碳新動能
![]()
圖:句容3家國家級綠色工廠(臺泥水泥、建華建材、北新建材)
廠區里有廠房和煙囪,也有瓜田菜地、種草養花;水泥窯既燒制水泥,也協同處理城市廢棄物和生活垃圾……近年來,句容臺泥水泥有限公司積極推動傳統產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入選“國家級綠色工廠”,實現傳統產業向“綠”蝶變。
“十四五”期間,我市嚴控高耗能、高排放項目,提前完成審批環評231件,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升級,大力培育綠色新興產業。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國家級綠色工廠3家、江蘇省綠色工廠8家、鎮江市級綠色工廠21家。綠色正逐步成為句容產業發展的鮮明底色和重要競爭力。
綠色轉型步伐加快,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2021年以來,全市開展環保知識進學校、進社區活動55場,覆蓋居民、學生3萬人次。通過“垃圾分類大講堂”“舊物改造工作坊”等寓教于樂的創新形式,公眾的生態文明意識和參與度顯著提高,全社會共建美麗家園的氛圍日益濃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環境改善后,如何實現生態價值的經濟轉化?
![]()
圖:句容抽水蓄能電站
在邊城鎮侖山深處,一座既能發電又能儲能的超級“綠色充電寶”——句容抽水蓄能電站正悄然運轉。這項國家重點能源工程擁有三項“世界之最”,設計年發電量13.5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煤14萬噸,減少碳排放約35.7萬噸,為長三角綠色發展貢獻重要力量。
回顧“十四五”,我市以生態“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堅實。展望未來,句容將繼續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句容,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最鮮明的底色。
記者 | 潘雪芹 施雨
編輯 | 許越
校對 | 侍文
審核 | 張瑋
![]()
點亮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