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音由于人心,天之與人有以相通,如景之象形,響之應聲。故為善者天報之以福,為惡者天與之殃,其自然者也。
![]()
音樂都是個人內心情感的表達,他能夠與外在的環境進行相應的匹配,以外物的變化來表達情感的變化,彼此之間相互應和,因此做善事的人會得到外界好的回饋,做壞事的人會得到外界壞的回饋,這是事物發展的自然規律。
故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而天下治;紂為《朝歌》、《北鄙》之音,身死國亡。舜之道何弘也?紂之道何隘也?夫《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夫“朝歌”者不時也,北者敗也,鄙者陋也,紂樂好之,與萬國殊心,諸侯不附,百姓不親,天下畔之,故身死國亡。
因此舜彈五弦琴,唱《南風》這樣的詩而天下得到了良好的治理,紂唱《朝歌》、《北鄙》這樣的詩歌,最終不僅自己被誅殺,部落最終也被消滅。
舜的治理為什么會成功呢,紂的治理為什么會失敗呢,舜唱的《南風》詩歌表達的是自己想要讓百姓安居樂業和諧生活的情感,他能夠與外界的環境相適應,得到了天下百姓的認可,諸侯愿意服從他,因此天下得到了有效的治理。
![]()
紂王唱的《朝歌》等詩,他不能夠與外在的環境相適應,北在所代表的是失敗,鄙代表的是簡陋,紂王卻喜歡這樣的音樂,他不想治理天下,導致諸侯與他離心離德,諸侯不支持他,百姓不認可他,天下間反叛的事情不斷發生,最終導致了他自己的身死部落的被消滅。
置酒于施慧之臺。酒酣,靈公曰:“今者來,聞新聲,請奏之。”平公曰:“可。”即令師涓坐師曠旁,援琴鼓之。未終,師曠撫而止之曰:“此亡國之聲,不可遂。”平公曰:“何道出?”師曠曰:“師延所作也。與紂為靡靡之樂,武王伐紂,師延東走,自投濮水之中,故聞此聲必于濮水之上,先聞此聲者國削。”平公曰:“寡人所好者音也,愿遂聞之。”師涓鼓而終之。
在衛靈公的時期,衛靈公準備到晉地去,他來到濮水上游地區的時候找了個旅舍住了下來,半夜的時候聽到了彈琴的聲音,他就問身邊的人有沒有聽到琴聲,身邊的人都說沒聽到,于是他就將師涓召來。
衛靈公對師涓說我聽到了彈琴的聲音,但是問身邊的侍從他們都說沒有聽到,這應該是鬼神談奏的,你將這些音樂給我記錄下來,師涓說好,于是他便端坐下來,認真傾聽起來。
第二天,他對衛靈公說我已經將音樂記下來了,但是還沒有練習好,請給我一晚上的時候讓我練習,衛靈公說好,于是便又過了一天。
第二天師涓報告說我已經練習好了,于是衛靈公便立刻去了晉地,拜訪了晉平公,晉平公在施慧臺設置酒宴款待了衛靈公,宴席氛圍高漲的時候,衛靈公說這次來的時候,我得到了一首新的樂曲,請讓我演奏給大王聽,晉平公說好。
衛靈公于是讓師涓坐在師曠的聲旁開始演奏,樂曲還沒有彈完,師曠便彈琴打斷了師涓的演奏并對晉平公說這首樂曲會導致晉滅亡,不能讓他彈完。
晉平公說這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師曠說這首樂曲是師延作的,他是為了迎合紂王內心的欲望而寫的,武王討伐紂王的時候,師延向東逃跑,然后自己投入了濮水之中,因此想到聽到這首曲子必然是在濮水之上,先聽到這首樂曲的人部落必然會削弱,平公說我生平最喜歡的便是音樂,愿意聽完全部的曲子,于是師涓將這首曲子演奏完了。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