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抗戰時期日軍步兵大隊的大隊炮情況,大部分人的了解就是:一個步兵大隊下轄一個步兵炮小隊,配備兩門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其實不然,日軍步兵大隊本就有多種編制,其下轄大隊炮編制并不相同,加上時間維度(不同時期),編制種類更多,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相關情況。
![]()
大正十一年式70毫米曲射步兵炮
其實在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列裝前,日軍步兵大隊配備的是大正十一年式70毫米曲射步兵炮,配備數量也是一個步兵炮小隊兩門。曲射步兵炮其實就是迫擊炮,因為日軍把90毫米以下口徑的迫擊炮歸類為曲射步兵炮,屬于步兵武器,90毫米以上才叫迫擊炮,屬于炮兵武器。九一八事變時,日軍步兵大隊的大隊炮就是大正十一年式70毫米曲射步兵炮,不過實戰中完全不敵東北軍的法國布朗德81毫米迫擊炮,吃了不少虧。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開始研制新型迫擊炮,成果之一就是九四式90毫米迫擊炮。不過日軍高層對射擊精度差的迫擊炮不感興趣、覺得浪費彈藥,最終選擇了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作為步兵大隊的制式大隊炮。至于落選的九四式90毫米迫擊炮,則用于裝備日軍炮兵部隊,組成獨立迫擊炮大隊,每個大隊配備36門!順便提一下,九四式90毫米迫擊炮其實很雞肋,為了追求精度重量達到159公斤,而國軍裝備的81/82毫米迫擊炮重量只有70公斤上下,機動性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
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后,日本軍工跟不上迅速膨脹的部隊規模,因此新組建的日軍部隊不得不使用老式裝備,原本已經撤裝的大正十一年70毫米曲射步兵炮被重新啟用。抗戰初期日軍組建的特設師團不僅裝備了大正十一年式70毫米曲射步兵炮,同時列裝的還有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炮和三一式75毫米山炮,后兩種武器也是老式裝備,由于缺乏武器只能從倉庫里搬出來使用。只能說上世紀30年代的日本就是窮逼帝國主義國家,實力不足!
后來因戰線迅速擴大,日軍陸續編成了多個獨立混成旅團,主要負責占領地的治安與整備工作。獨立混成旅團基本上是由旅團本部、5個獨立步兵大隊(也有4個、6個的情況)、旅團炮兵隊(野炮或山炮2~3個中隊)、旅團工兵隊、旅團通信隊等單位構成。而獨立步兵大隊的大隊炮實力較強,有2個大隊炮小隊,其中一個炮兵小隊配備兩門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另一個炮兵小隊配備兩門四一式75毫米山炮。隨著戰爭的延續,日軍兵力不斷擴大,其武器裝備越來越不夠用,新組建的獨立步兵大隊的大隊炮使用三一式75毫米山炮來代替標配的四一式75毫米山炮。
![]()
大正十一年式37毫米平射炮
在中國南方作戰的日軍則配備了一定數量的迫擊炮,不少步兵大隊追加了一個迫擊炮小隊,配備兩門九四式90毫米迫擊炮。在中國南方的山地和叢林地帶,迫擊炮的機動性比75毫米山炮要好很多,雖然日軍的四一式/九四式75毫米山炮已經很輕便。不過九四式90毫米迫擊炮還是沒有國軍的民20式82毫米迫擊炮好使,后來日軍不得不開始列備九七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
九七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其實研制很早,早在上世紀20年代末,日本就從法國購買布朗德1927式81毫米迫擊炮及相關技術。只不過在日軍高層眼中,迫擊炮這種武器不值得大規模裝備,精度比不了身管火炮、太浪費彈藥。根本原因是日本是一個資源匱乏的國家,于是在武器性能上片面追求射擊精度,看看二戰時期日本陸軍裝備的一系列奇葩武器就知道了。所以九七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的研制工作一波三折,還落在九四式90毫米迫擊炮后面,批量生產裝備部隊要到1940年。
![]()
九七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由于九七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非常適合島嶼作戰,日軍裝備數量不少,甚至會在步兵中隊配備1~2門。至于步兵大隊的大隊炮甚至直接使用九七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每個炮兵小隊配備4門,實際作戰效能高于兩門九二式70毫米步兵炮。不過由于九七式81毫米曲射步兵炮前期產能不足,后期失去制空權/制海權難以運輸到一線部隊,所以只是部分部隊裝備。
至于抗戰后期,缺乏武器裝備的日軍甚至用繳獲的武器來武裝部隊,不僅是二線部隊,連一些一線部隊也在使用繳獲的武器。抗戰后期日軍新組建的獨立混成旅團,其下轄的獨立步兵大隊就有裝備民20式82毫米迫擊炮,甚至博福斯75毫米山炮的情況。當然,這些火炮的彈藥補給是個問題,只能用于低強度的治安作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