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30年代國府采購的博福斯75山炮一直飽受爭議,反對者認為在馬政不行的民國,購買放列重量達到785公斤的山炮根本不合適,因為機動是個大問題。火炮分拆后最重部件超過100公斤,對于民國騾馬的馱載能力來說,這太重了。其實可以換個思路,把博福斯75山炮當野戰炮用,估計很多人就釋然了。
![]()
博福斯M1922式75毫米山炮
先看一下國府購買的博福斯75山炮主要性能:放列重量785公斤,炮管長1500毫米(20倍徑),口徑75毫米,高低射界-10°~+50°,方向射界左右各3°,彈重6.5公斤,最大射程9150米,炮口初速:1號裝藥250米/秒、2號裝藥230米/秒、3號裝藥450米/秒。可分成8部載件由8匹馬馱載,也可由2匹馬挽曳。使用的炮彈主要有破甲彈、地雷彈、高爆彈三種,還可發射煙霧彈、照明彈、燃燒彈、榴霰彈等特種彈。并且配有可拆卸護板,為炮組成員在射擊時提供基本保護。
這里補充說一下,國府采購的是M1922型,20倍徑,并不是22倍徑的M1930型,不過當時國內稱呼為M1930型(博福斯公司推銷時稱是M1930型)。并且購買的是二手貨,原本是土耳其向博福斯公司訂購的,1928年購買184門,1932年追加48門,交付100門后因缺乏資金取消了后續訂單,后續的132門被國府接盤。博福斯75山炮一共有三個型號,M1922型(20倍徑)、M1930型(22倍徑)、M1934型(24倍徑)。
![]()
最大的缺點就是太重了
看一下兩個核心數據,放列重量785公斤,最大射程9150米。抗戰時期日軍野戰炮以三八式75毫米野戰炮為主,放列重量947公斤,行列重量1734公斤,最大射程8350米。博福斯75山炮對三八式野戰炮有明顯優勢,射程更遠,機動性也好多了。至于炮彈威力也差不多,三八式野戰炮的炮彈重約6.41公斤,優勢是初速高(510米/秒)。雖然三八式野戰炮的改進型號三八改式野戰炮最大射程超過10000米,但是關內日軍裝備的三八改式野戰炮數量并不多,主要還是以三八式野戰炮為主。
博福斯75山炮也比國軍裝備的克虜伯M1903型75毫米野戰炮(放列重量895公斤)輕便,射程也更遠,克式野戰炮最大射程只有6000米。兵工廠曾經對克式野戰炮進行了改進,把最大射程提高到8000米,可兵工署并沒有同意改進方案,后來就不了了之。其實克式野戰炮經過改進后,也可以與日軍的三八式野戰炮較量,只能說可惜了。
![]()
三八式75毫米野戰炮
至于日軍重炮,三八式150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5800米,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彈炮最大射程8800米,都不如博福斯75山炮。日軍最好的九六式150毫米榴彈炮雖然最大射程達到12000米,但是關內日軍沒裝備多少,印象中也就1~2個炮兵大隊,每大隊12門。也就是說,大部分的日軍火炮在射程上都不及博福斯75山炮。至于日軍遠射程的105毫米、150毫米加農炮雖然射程更遠、威力更大,但一是數量有限、二是受限于作戰地形,其實對博福斯75山炮的威脅并不大。
博福斯75山炮最大的缺陷是分拆后最大件重量超過100公斤,民國時期馬匹馱力不行,難以馱運,這不是馬匹數量是否充足的問題。不過博福斯75山炮可以由2匹馬挽曳,直接挽曳機動不就行了,把博福斯75山炮當輕型野戰炮用。雖然該炮威力放到同時期的歐洲不夠看,但在亞洲戰場還是夠用的,用來壓制日軍的三八式野戰炮和四一式山炮完全不是問題。
![]()
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彈炮
但后來國軍居然把博福斯75山炮作為制式火炮的計劃廢棄了,只購買了132門,原先計劃是采購380門!380門可以組建30個炮兵營,每個炮兵營配備12門博福斯75山炮,再留一些備用。差不多可以給一線作戰部隊全配備上,每個步兵軍配備一個山炮營,可以靈活機動的打擊日軍炮兵陣地。這樣一線部隊作戰能力將大大增強,至少不至于完全被動挨打。當然國軍的炮術也需要提高,需要掌握間接射擊法,組織起具有測距、地形測繪和地圖判讀能力的炮兵觀察哨。
綜上所述,把博福斯75山炮當輕型野戰炮使用是折中辦法,沒必要因為炮重放棄后續購買計劃。另外采購定制版本也是一個辦法,把炮拆成更多部件,小部件可以人力背負(當時最不缺的就是人力),大部件由馬匹馱運。辦法總比困難多,民國時期國防建設的一個大問題就是:遇到困難時,容易向困難低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