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摧毀工事并震懾敵人的武器——就是施耐德式280毫米迫擊炮,1914/15年型。這是一門曾在五個軍隊服役、參加過四場戰爭,并經歷了從法國工廠到被圍困的列寧格勒的漫長歷程的火炮。
![]()
在國防軍(Wehrmacht)
讓我們來弄清楚,究竟是怎樣的原因使得一套炮兵體系擁有如此豐富的“履歷”。相信我,這將是一次有趣且引人入勝的歷史探訪。
創建與技術特征
由法國公司 Schneider et Cie(施耐德公司) 研制,這門迫擊炮被設計為重型圍城火炮。口徑為 279.4 毫米,整備質量接近 16 噸,使其在戰場上并非最機動的武器。但其 205 千克 的彈丸以 418 米/秒 的初速射出,能夠對任何要塞工事造成巨大的破壞。
![]()
(行軍/運輸狀態下的炮,華沙博物館藏)
炮管長 3353 毫米,最大射程約 11 公里——以當時標準來看相當可觀。該迫擊炮配備了 液氣緩沖的后坐裝置 和 活塞式閉鎖,在當時被認為是先進的設計。
![]()
(自行式版本,裝在圣沙蒙底盤,德累斯頓博物館藏)
炮架為輪式,仰角范圍可在 +10° 到 +60° 之間,炮管的方位轉動約 ±20°。乘員編制為 12 人,射速約為 每 5 分鐘 1 發。雖然射速緩慢,但每次有效射擊的巨大殺傷力彌補了這一不足。
![]()
![]()
![]()
![]()
從圖紙到首場戰爭的歷程
這門火炮進入俄軍的歷史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不久。1913年,俄國軍方與法國人簽訂了供貨合同,訂購了16門迫擊炮。根據合同,第一件應在1915年4月1日之前交付,之后每月交付兩門。然而,戰爭改變了一切——法國軍隊自己也需要這種武器,于是決定按順序輪流向各國交付,每次交付四門。
![]()
(自行式版本,裝在圣沙蒙底盤)
結果,俄軍共獲得了26套這樣的體系。最初它們被稱為“11英寸圍城迫擊炮1912年式”,盡管官方名稱很快被遺忘。實際上人們更常按服役年份稱呼它們——1914年或1915年式。值得一提的是:選擇這一型號并非偶然。在貝雷贊島(Berezan)進行的試驗中,對包括德國的克虜伯(Krupp)與埃爾卡特(Erkart)在內的多種迫擊炮進行了比較,最終施耐德(Schneider)占得上風。盡管競爭對手在精度和耐久性上更優,但法國體系在實戰條件下表現得更為可靠。
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些迫擊炮被積極用于打擊德軍的防御工事。它們用于摧毀長期的據點,并在步兵攻擊前實施炮兵準備。在攻克防御嚴密的陣地時,它們尤其有效。然而,由于自身質量大且運輸到戰場復雜,此類迫擊炮對良好的后勤保障和基座準備有較高要求。
![]()
1917年革命后,其中大多數火炮留在了蘇聯。現在它們將由新的主人——工農紅軍(RKKA)來使用。
蘇芬戰爭與蘇波戰爭
到1921年底,重型攻城炮兵集團(ТАОН)中有10門施耐德迫擊炮。接下來的十年中,這批火炮得以修復并擴充到20門。到1936年時,庫存共有21門,其中有5門需要大修。
![]()
到1936年時,共有21門迫擊炮在役,不過其中有5門需要進行大修。
這些火炮在1939—1940年的蘇芬戰爭中有一段非常有趣的使用記錄。隸屬于西北方面軍的第315特種重炮獨立營裝備了6門這種迫擊炮。它們全部在1927—1928年間于“布爾什維克”工廠完成修復。然而,將這些龐然大物運抵前線卻極為困難——由于道路狀況惡劣,三分之二的運輸車輛在途中損壞。
![]()
盡管如此,這些迫擊炮在實戰中表現非常出色。例如,僅在1939年12月18日一天之內,第316特種威力獨立炮兵營為每門火炮發射了60發炮彈。
對于這種火炮來說,這已經是非常高的射擊強度了。雖然指揮部有時會犯戰術性錯誤——例如讓迫擊炮執行夜間騷擾射擊或快速射擊任務——但這種用途并不適合這種級別的重型武器。
衛國戰爭:服役的最后歲月
截至1941年1月1日,紅軍共裝備了25門這種迫擊炮。其中有3門需要日常維修,另有3門需要送回工廠大修。它們的分布如下:3門在列寧格勒軍區,11門在基輔軍區,6門在敖德薩軍區,還有4門存放在倉庫中。但隨著戰爭爆發,形勢急劇變化——到1941年6月,已有9門迫擊炮損失。原因各不相同:一部分落入被占地區,另一些則因失去炮組或彈藥而被棄置。
![]()
不過,仍有部分迫擊炮在戰爭爆發后繼續服役。更有趣的是,其中一些竟然落入了德軍手中——既有從波蘭和法國繳獲的,也有在衛國戰爭初期獲得的。在德軍中,它們被命名為 28 cm Mrs. 601 (f),甚至在列寧格勒戰役中投入使用。也就是說,同一種火炮可能在同一戰場上分別為不同的軍隊服務。
戰術價值與局限
值得指出的是,施耐德迫擊炮威力極大,但同時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武器系統。它的主要任務是摧毀防御工事,非常適合攻擊要塞、掩體和混凝土工事。然而,在機動作戰條件下——尤其是在衛國戰爭這樣高機動性的戰場環境中——它的價值就明顯下降。
![]()
如果把它與同時期的其他迫擊炮相比——例如與克虜伯的280毫米迫擊炮相比——施耐德體系在可靠性和操作簡便性上占優,但在射擊精度和炮管壽命方面則落后。
如果把它與同時期的其他迫擊炮相比——例如與克虜伯的280毫米迫擊炮相比——施耐德體系在可靠性和操作簡便性上占優,但在射擊精度和炮管壽命方面則落后。
![]()
有意思的是,至今仍保存著若干件實物。例如,其中一件收藏在圣彼得堡的炮兵博物館。此外還保存有圖紙、示意圖和文件,能夠讓人們對該炮的結構與作戰使用進行詳細研究。
感謝觀看「本頻道編譯的內容」我們下次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