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秋,瑞金醫院兒內科肖園主任醫師的診室里,6歲的甜甜(化名)在媽媽的攙扶下慢慢走進來。這個本該像小麻雀一樣蹦蹦跳跳的孩子,卻顯得格外“笨重”。
診室里來了一位不會跳的小姑娘
“醫生,孩子兩年前就發現不對勁了。”甜甜媽媽的聲音帶著焦慮,“一開始以為是缺鈣,補了半年沒效果,后來幼兒園老師說她跑步總摔跤,跳也跳不動,連滑梯都上不去。我們跑了好幾家醫院,查了血、做了B超,甚至查了基因,都說不出個所以然。”
翻看甜甜的病歷本,一串刺眼的“向上箭頭”格外醒目:肌酸激酶17303 U/L遠超22-269 U/L的正常參考范圍。該指標主要存在于心肌細胞與肌肉細胞中,而外院心超檢查已排除心臟病變,這意味著甜甜的肌肉可能正在 “悄悄受損”。血檢結果同時提示,她的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等肝功能指標也明顯超標。更令人揪心的是,智力評測結果顯示其社會生活適應能力輕度落后,比如不會自己整理玩具、難以理解簡單的指令等。此前甜甜在外院接受的全外顯子測序(一種常用基因檢測手段),并未發現能解釋上述癥狀的致病基因。“孩子癥狀如此典型,怎么會找不到病因?” 甜甜媽媽滿心困惑。兒內科肖園主任醫師細致分析病歷后,當即決定將孩子收入病房進一步檢查。
尋找真相,線索指向“DMD”
入院后,醫生給甜甜做了詳細的體格檢查。當讓甜甜從地上站起來時,她的動作讓醫生心頭一緊:只見她先趴在地上,雙手撐地,膝蓋跪在地面,再用手扶著膝蓋、大腿,逐步“攀爬”身體,一點點把身體“撐”起來,最后才能站直。這個動作,在醫學上有個專門的名字:Gower征陽性,是下肢近端肌肉力量不足的典型表現,尤其常見于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癥(如杜氏肌營養不良)。運動評估結果更印證了醫生的判斷,復查血液,肌酸激酶依然高達16034 IU/L。
“孩子的癥狀太像DMD了。” 肖園醫生說。“DMD”全名叫杜氏肌營養不良癥(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是兒童最常見的遺傳性肌肉疾病之一。DMD如同潛伏在肌肉中的 “小偷”,由 X 染色體上的 DMD 基因異常(缺失、突變)所致。該基因負責合成肌營養不良蛋白,它是肌肉細胞的 “支架”,可維持肌肉彈性與穩定性。基因異常會導致蛋白合成受阻,肌肉細胞失去支撐后逐漸破碎壞死,進而造成運動能力逐步衰退,最終可能累及心臟、呼吸肌危及生命。DMD的癥狀往往在3-5歲左右開始顯現,家長很容易誤以為是“孩子懶”“發育慢”,從而錯過最佳干預時機。
DMD特征
①跑不穩、爬樓梯難、Gower征陽性;
②肌肉無力“從下到上”:先出現下肢無力(比如走路踮腳尖、容易摔跤),逐漸發展到上肢(比如舉不起玩具、扣不上紐扣);
③假性肌肉肥大:小腿肌肉摸起來很硬,看起來 “壯實”,但其實是脂肪和結締組織替代了受損的肌肉,屬于 “虛胖”;
④肌酶顯著升高:就像甜甜的檢查結果,肌酸激酶常常是正常值的幾十甚至上百倍,這是肌肉細胞壞死的 “信號”;
⑤多系統受累:部分孩子可能出現神經系統合并癥如自閉癥、多動癥等(約 30%)、心肌損傷(比如心律失常)、脊柱側彎(長期肌肉無力導致身體變形)等問題。
DMD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而男性只有一條X染色體,因此男性很容易發病;而女性有兩條 X 染色體,即使其中一條攜帶異常 DMD 基因,另一條正常的 X 染色體也能合成足夠的 “肌營養不良蛋白”,所以女性通常只是 “攜帶者”,不會表現出癥狀。那么,為什么身為女孩的甜甜會出現如此典型的DMD癥狀?
謎底解開,這個罕見病終于真相大白
為了破解謎題,肖園醫生團隊給甜甜做了染色體核型分析,她的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12號染色體發生了“錯位”:X 染色體短臂(p21.1區域)的一段,和12號染色體長臂(q24.32區域)的一段 “交換了位置”,這種情況在醫學上叫染色體平衡易位。為了精準確認,醫生又安排了更先進的光學基因組圖譜(OGM)檢測。如果說染色體核型分析是“拍全身照”,OGM就是“高清CT”,能精準定位染色體上的每一個“斷點”。檢測結果證實了猜想:甜甜X染色體的斷裂點,恰好位于DMD基因的第44號內含子區域。這就像一條“基因項鏈”被攔腰剪斷,導致DMD基因無法正常工作,自然無法合成“肌營養不良蛋白”。
![]()
但是,甜甜另一條正常的X染色體,為什么沒能“救場”?檢查顯示,她體內正常的那條X染色體竟然100%失活了!就像工廠里的“備用發電機”完全罷工,只剩下那條攜帶斷裂DMD基因的X染色體在“孤軍奮戰”。至此,甜甜的“怪病”終于真相大白:染色體平衡易位,導致X染色體上的DMD基因斷裂,失去功能;正常X染色體100%失活,無法彌補DMD基因的缺陷;雙重打擊下,肌肉細胞缺乏“肌營養不良蛋白”,引發DMD。
終于知道“敵人”是誰,甜甜一家既難過又松了口氣。雖然目前DMD還無法徹底治愈,但通過綜合治療,能有效延緩病情進展,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
“面對兒童肌肉疾病,不能只依賴單一檢查,需要多維度排查。”肖園主任醫師提醒家長,如果孩子出現3歲后仍跑不穩、容易摔跤,且癥狀逐漸加重;無法完成雙腳跳、爬樓梯困難,需要用手輔助;小腿肌肉異常“粗壯”,但力量差;孩子學習能力、語言發育比同齡孩子慢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記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編輯 / 樊陸佳
圖片 / 瑞金醫院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微信
黃/浦/進/行/時
1.
2.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