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楊東世)2025年11月1日,由寶雞文理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與寶雞文理學院陜西文學研究所聯合主辦的AI視域下陜西當代文學研究高層論壇暨年度工作會議在寶雞文理學院高新校區隆重舉行。來自省內外高校、研究機構的研究員、作家代表、研究生等50余人齊聚一堂,圍繞人工智能與陜西當代文學研究的深度融合展開深入研討。
![]()
本次會議旨在總結2024至2025年度陜西文學研究工作,應對AI技術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為2026年陜西文學研究所建所20周年做好理論準備。會議設置了開幕式、主題發言、專題研討、頒獎儀式及閉幕式等多個環節,內容豐富、議題前沿。
![]()
開幕式上,寶雞文理學院副校長凡明錦致歡迎辭,歡迎各位兼職研究員與優秀作家朋友“回家”,并指出AI時代帶來的新機遇新挑戰,將為陜西地域文學研究開啟更廣闊天地,陜西文學研究大有可為。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孟改正、陜西文學研究所所長孫新峰分別致辭并作年度工作匯報。會議還為陽光報等頒發了“陜西文學研究優質宣傳單位”獎牌,為劉峰等特聘研究員頒發了“陜西文學研究突出貢獻獎”,為陳啊妮等特聘研究員頒發了“年度優秀研究員”榮譽證書,為杜文娟等重點研究作家頒發了“年度優秀重點研究作家”榮譽證書,為阿探等特聘研究員頒發了“陜西文學研究勤英獎”等獎項,并舉行了鄭金俠等新聘研究員與王琪等新聘重點研究作家的聘用儀式。
![]()
(副校長凡明錦為陜西文學研究所年度優秀研究員頒獎)
![]()
(副校長凡明錦為陜西文學研究優質宣傳單位頒獎)
在上午的主題發言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圍繞“AI與陜西地域文學批評”“AI與寫作倫理”“AI視域下的陜西作家研究”等議題展開交流。席忍學、馬平川、郭文元、張繼紅、李劍清、柏相、范墩子等十余位代表先后發言,從人機協作批評模式、信息繭房與文學批評、AI與詩歌創作、大數據與文學史料發掘、AI視域下的文學批評等多角度,探討了AI技術在文學研究中的應用與邊界,以及人工智能時代的文學研究與創作新路徑。
![]()
下午的“陜西文學評論叢書專題研討”環節,寶雞文理學院多位在校青年學子對韓偉、李星、王鵬程、趙學勇等陜西評論家的研究方法進行系統梳理與批評實踐,展現了陜西文學批評的深厚傳統與當代活力。會議在閉幕式上對研究生論壇進行總結與頒獎,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張紅亮做總結講話,孫新峰所長致閉幕辭。會議強調,在人工智能迅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陜西文學研究應堅持人文精神與科技手段的有機結合,繼續弘揚“筆耕組精神”,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學評論新陜軍”。
![]()
面對技術的洪流,陜西的文學界沒有回避,而是選擇主動擁抱、深度對話。這場在寶雞舉行的“論劍”表明,當厚重的陜西文學遇上顛覆性的AI技術,一場關于創作、批評與傳承的新探索,已經拉開序幕。本次會議不僅是陜西文學研究領域的一次高層次學術交流,也為AI時代的文學批評與創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展現了陜西文學界在面對技術變革時的學術自覺與文化擔當。它不僅是一場學術會議,更是一次面向未來的思想碰撞。
![]()
(AI視域下陜西當代文學研究高層論壇暨年度工作會議全體合影)
責任編輯:安心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