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廣西頻道
開幕式現場。吳兆明攝
10月25日上午,中國民族學學會2025年民族學高層論壇暨“中國式現代化與民族學學科轉型”學術研討會在廣西民族大學文化研習基地召開。學校黨委書記唐平秋,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副所長董文柱,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韋尚雄出席現場。中央民族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中國民族學學會會長強世功線上參會。副校長呂俊彪主持開幕式。
唐平秋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歡迎,并介紹學校在民族學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成績。他強調,民族學作為學校的優勢學科,肩負著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使命,必須系統考察各民族現代化的發展變遷,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加強與專家學者的溝通交流,為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供學理支撐與實踐路徑,共同探索學科發展的新方向。
強世功指出,民族學學科轉型的關鍵在于用中國理論講好中國故事。他提出:一要立足中國實際,揭示高質量發展的內在動力;二要通過文明比較,展示中華文明兼容并蓄、和而不同的特質,提出中國方案;三要深化中華民族歷史觀研究,從歷史中把握民族發展邏輯;四要推進學術共同體建設,為學科發展注入新生力量。
董文柱表示,民族學學科轉型要扎根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實現三重轉向:從單一民族文化研究轉向中華民族共同體規律探索;從靜態文化呈現轉向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過程闡釋;從純理論研究轉向服務國家戰略需求。他呼吁創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視野,為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堅實的學理支撐。
韋尚雄從三個方面介紹廣西在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部署方面的實踐成效。一是加強領導,成立專門機構,建設多個國家級研究基地;二是深化研究,推動成果轉化,高質量完成民族學相關叢書編寫;三是搭建平臺,互鑒交流,不斷深化學術研究層次。他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各方凝聚共識、加強協作,共同為民族學研究與中國式現代化貢獻力量。
本次會議,安排七場主旨報告,與會人員圍繞構建新時代自主知識體系、中國式現代化引領下的學科重構、共同體建設實踐等主題展開探討。此外,參會學者分為五組,分別就“中國式現代化與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民族學學科轉型與創新”“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體系構建”等議題進行研討。
研討會由中國民族學學會與廣西民族大學聯合主辦,廣西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承辦,廣西民族大學中國南方與東南亞民族研究中心、廣西民族大學廣西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院協辦。(覃慧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