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鄭亞雷) 11 月 5 日,陜西省衛生健康委、陜西省中醫藥管理局、陜西省疾病預防控制局聯合在省衛生健康委舉辦 “時令節氣與健康陜西(立冬)” 主題發布會。這是陜西首次啟動 “時令節氣與健康陜西” 系列發布會,旨在結合節氣特點普及健康知識,幫助群眾順應自然節律、做好健康防護。
![]()
此次發布會以 “立冬” 為切入點,11 月 7 日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標志著陜西全面進入冬季。冬季冷空氣活躍、氣溫偏低,不僅是呼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也是流感等傳染病的流行期。
![]()
發布會由省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助理李小楠主持,出席發布會的專家團隊涵蓋臨床、疾控、中醫等多個領域,包括陜西省人民醫院神經內三科主任醫師李銳、陜西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醫師邱琳、陜西省中醫醫院脾胃病二科主任醫師聞新麗、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老年內分泌代謝科主任醫師崔巍,分別就老年人心腦血管防護、流感與普通感冒區分、中醫感冒分型應對、冬季傳染病預防、科學進補、健康體重管理、阿爾茨海默病早防早治等問題,給出具體且實用的建議。
立冬養生:防寒保暖 合理飲食
“冬季寒冷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老年人需格外注意。” 李銳主任醫師強調,老年人冬季出門應 “全副武裝”,佩戴帽子、圍巾、手套,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不適;室內每天早中晚需各通風 15-20 分鐘,保持溫度 18-22℃、濕度 50%-60%;運動可選擇太極拳、散步等溫和項目,避免劇烈運動;飲食遵循低鹽低脂高纖維的原則,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魚類、瘦肉、豆制品和新鮮蔬菜水果,以增強免疫力。每天飲水 1500-2000 毫升降低血稠度。
![]()
他特別提醒,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冬季不可自行調藥或停藥,需增加血壓、血糖監測頻次;若出現頭暈、肢體無力、胸悶等癥狀,應立即撥打 120,“曾有老人出現肢體麻木后延誤 7 小時就醫,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這類情況一定要避免。”
流感防控:區分癥狀 科學應對
邱琳主任醫師指出,流感與普通感冒雖癥狀相似,但差異顯著: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起病急、癥狀重,常伴高熱(38℃以上)、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傳染性強且可能引發肺炎等并發癥;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導致,以鼻塞、流涕等局部癥狀為主,多為低燒或不發燒,5-7 天可自愈。
![]()
“得了流感要盡早干預。” 邱琳建議,出現流感癥狀后 48 小時內遵醫囑使用奧司他韋、瑪巴洛沙韋等特效抗病毒藥物,避免自行用抗生素;患者需居家隔離,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場所,兒童復課需滿足 “體溫正常、癥狀消失 48 小時” 條件;預防流感最經濟有效的方式是接種疫苗,每年 9 月至次年 3 月均可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約接種。
冬季進補:辨清體質 科學調理
“普通感冒在中醫看來分風寒、風熱兩種,用藥需對癥。” 聞新麗主任醫師介紹,風寒感冒表現為流清涕、無汗、口不渴,可選用風寒感冒顆粒、荊防顆粒;風熱感冒則是流黃濁涕、咽喉腫痛、口渴,適合用風熱感冒顆粒、銀翹解毒顆粒;若伴嘔吐腹瀉,食積導致的可選保濟丸,寒涼引起的可用藿香正氣水。
![]()
針對冬季進補,她強調 “先辨體質再進補”:氣虛者易疲勞、愛出汗,可吃黃芪燉雞、山藥粥;血虛者面色蒼白、頭暈,推薦紅棗黑米粥、當歸烏雞湯;陽虛者畏寒怕冷,適合當歸生姜羊肉湯;陰虛者口干、手足心熱,宜食蓮子百合粥、沙參玉竹老鴨湯。“痰濕、血瘀體質者盲目進補會加重癥狀,消化不良者進補前可先吃山藥、茯苓粥調理脾胃。”
冬季運動:因人而異 科學鍛煉
“冬季運動要‘宜緩不宜猛、宜暖不宜寒’。” 崔巍主任醫師建議,選擇快走、慢跑、八段錦等中低強度運動,老年人每天 15-30 分鐘即可,年輕人可逐步增加強度;他提醒,冬季運動需注意時間和環境,等到太陽出來、氣溫升高后再外出鍛煉,避免雨雪或空氣質量不佳的天氣進行戶外運動。運動最佳時段為上午 9-11 點或下午 3-5 點;穿衣采用 “洋蔥式”,內層吸濕、中層保暖、外層防風,運動前后需熱身和放松。
![]()
結合陜西人 “偏高碳水” 的飲食特點,崔巍給出具體建議:主食控制在 “一個拳頭” 大小(約 100-120 克熟重),減少油條、油餅等油炸食品;每餐搭配 “兩個拳頭” 的蔬菜,尤其深色蔬菜,部分白面條、白饅頭可替換為蕎麥面、雜糧饃;晚餐以清淡為主,盡量在睡前 3-4 小時進食,進餐順序可調整為 “先喝湯、再吃菜肉、最后吃主食”,幫助控制總量。
阿爾茨海默病防控:早防早治 守護認知
李銳主任醫師指出,阿爾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疾病,早期發現并通過規律的體育鍛煉、科學的飲食、適當的社交活動可以有效預防其發生和發展。“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有明顯信號。” 李銳主任醫師提醒,若老人頻繁忘記近期事情、原本會做的事(如用微波爐、手機付款)做不好、說話找不到詞、性格突然變得多疑易怒,且癥狀每天出現,需及時就醫。
他強調,早防早治可延緩病情發展:日常保持低鹽低脂飲食,多參與社交活動、培養興趣愛好,聽力下降者盡早戴助聽器;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規范控病;家人要細心觀察老人癥狀,發現異常及時尋求專業幫助,“全社會共同關注,才能守護老年人認知健康。”
省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助理李小楠表示,后續將結合二十四節氣和衛生健康日,持續舉辦 “時令節氣與健康陜西” 系列發布會,用通俗語言傳遞健康科普知識,幫助群眾成為 “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