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在緬甸開展本地物種研究與記錄、并積極投身保護工作的組織“Native Species Conserv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In Myanmar”(以下簡稱“NSCI”),近日發布了一則令人矚目的消息:一份簡短論文明確指出,素有“克欽黃腹大蟾蜍”之稱的物種,在克欽邦首次被正式記錄。
![]()
該組織透露,這篇聚焦于這種大蟾蜍物種在緬甸存在情況的論文,出自“NSCI”組織管理員Ko Wun Paing Oo之手。10月27日,這篇論文在“NSCI”的Facebook頁面上正式發布,瞬間引起了廣泛關注。
據悉,這種腿部帶有顯著大蹼的特殊物種,最初在中國被發現,并被賦予了“Large - webbed Bell Toad”(大蹼鈴蟾)或“Large fire - bellied Toad”(學名Bombina maxima)的稱謂。
![]()
論文作者、“NSCI”的Ko Wun Paing Oo詳細講述了發現過程。此前,在緬甸的物種記錄中,從未出現過克欽黃腹大蟾蜍的身影。然而,在2023年,“NSCI”組織成員Ko Than Htaik Aung于克欽邦其培鎮Phimaw村海拔1530米的山上,意外發現了這種黃腹蟾蜍。隨后,他將拍攝的照片上傳至“NSCI”的Facebook群組。基于這些珍貴的照片,“NSCI”團隊與Ko Than Htaik Aung展開深入商議,最終決定發表相關論文。
![]()
Ko Wun Paing Oo進一步闡釋道:“大量論文都表明這種蟾蜍物種僅在中國被發現。在早期的論文中,眾多專家詳細描述了這種蟾蜍的發現地點、交配方式、叫聲特點以及生活習性等諸多方面。但在本次論文發表之前,始終沒有確鑿證據證明這種蟾蜍存在于緬甸。此前,他們一直堅定地認為這種蟾蜍僅在中國境內有分布。如今,我們可以確鑿無疑地宣布,它在緬甸同樣存在了。”
![]()
Ko Wun Paing Oo還詳細介紹了在克欽邦發現的這種黃腹大蟾蜍的顯著特征:其腹部帶有醒目的黃色斑塊,腿部生有巨大的蹼,體表布滿疣粒,且具有毒性。
他感慨地表示,這一記錄充分證明了在緬甸這片廣袤的土地上,仍存在著大量歷代專家都未曾發現、尚未被記錄的物種。盡管多年來,成百上千的專家不辭辛勞地開展研究工作,但這種黃腹蟾蜍始終未被找到。直至2025年,它才在緬甸被明確記錄和證實,這無疑是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發現。
最后,Ko Wun Paing Oo熱情鼓勵大家,積極通過向“NSCI”群組發布帖子,共同投身于發現新物種、記錄新發現的偉大旅程。他堅信,在眾人的共同努力下,未來定能在緬甸證明和記錄更多全新的生物物種,為緬甸的生物多樣性研究添磚加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