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事兒說起來挺有意思的,本來是全球芯片供應鏈的一樁買賣,結果鬧成國際大戲。主角是荷蘭的安世半導體公司,也就是Nexperia,這家企業2019年被中國聞泰科技全資收購,花了大概26億美元。
聞泰是上海上市公司,主營手機和半導體,本來收購就是正常商業操作,想擴大功率器件和模擬芯片的生產規模。Nexperia總部在荷蘭奈梅亨,有晶圓廠在曼徹斯特,產品主要供汽車、消費電子和工業設備用,歐洲車企特別依賴這些基礎芯片。
![]()
事情起源在美國那邊。2024年12月,美國商務部把聞泰列入實體名單,說是國家安全問題,限制美國企業出口技術給它。2025年9月29日,美國又出新規,叫“50%規則”,意思是任何外國企業如果中國投資占股超過50%,就得受同樣出口管制。這直接瞄準Nexperia,因為它是中國控股。
荷蘭政府一看美國這么搞,10月13日就動用“貨物可用性法”,這是冷戰時期的舊法,允許政府干預私企以確保關鍵物資供應。
荷蘭經濟事務部說Nexperia有嚴重治理問題,威脅歐洲芯片產能連續性,就把公司控制起來,撤了聞泰董事長張學政的CEO職位,換上臨時CFO Stefan Tilger,還任命第三方托管。
![]()
荷蘭這么干,表面是為歐洲經濟安全,但實際跟美國壓力脫不了干系。歐洲車企九成電子元器件靠這類供應商,基礎模擬芯片幾乎沒備選。結果中國商務部10月4日發通知,禁止Nexperia中國工廠和分包商出口某些成品和半成品到歐洲。
這下子供應鏈卡住了,歐洲汽車業立馬慌了。德國大眾集團說沃爾夫斯堡工廠芯片庫存只夠一周,生產高爾夫車型得停。高管在10月22日警告,如果不解決,訂單延誤上千輛。法國雷諾、意大利菲亞特也急著找替代渠道,但短期內行不通。
奔馳和日產10月29日發聲,說巴西工廠裝配線已受影響,每天損失百萬歐元。博世作為供應商,10月24日表示薩爾茨吉特廠可能減員1400人,那里是大眾電池合資項目。
不止汽車,機械和能源行業也牽連。歐盟98%新能源儲備靠中國進口,稀土和電池金屬本來就敏感。現在Nexperia斷供,歐洲GDP曲線和就業都晃蕩。
德國轉向求中國溝通,10月29日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會見荷蘭部長,推動對話。日本豐田啟動備用采購計劃,韓國三星考慮移生產線,亞洲也感受到波及。
![]()
轉折在10月30日韓國釜山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中方見面,談貿易。兩人同意把50%規則暫停一年,美國對華關稅降到47%,中國放松稀土出口管制。這握手一出,美國退步,荷蘭尷尬了。
本來荷蘭幫美國劃水封鎖,現在梯子抽走,只剩自己站著。會晤后,中國聞泰11月1日發聲明,要求荷蘭恢復張學政職位,解除托管,否則不談供應恢復。中國商務部召見荷蘭大使,重申中荷合作基于平等,不想主導歐洲,但得糾正不當干預。
這事兒本質是掌控權之爭。聞泰收購是市場行為,但疊加政治,就變行政斗爭。荷蘭跳過協商,直接冷處理管理團隊,信譽傷得重。消費者和員工怨聲載道,僵局難解。
聞泰市值超千億人民幣,張學政推動東莞生產線擴建,雇員幾千,但現在職務暫停,住上海管聞泰日常。Nexperia歐洲業務靠托管人運轉,工廠受限。
![]()
英國金融時報10月13日報道荷蘭接管Nexperia,說這是西方和中國高科技摩擦升級。文章引聞泰聲明,稱荷蘭舉動是地緣政治偏見,不是基于事實風險評估。10月18日另一篇評論,把歐盟比作兩大巨頭吵架后喘氣的小孩,騎墻不可持續。
中國通過芯片供應影響歐洲供應鏈,成了實際主導者,像“新教父”。文章指出荷蘭舉動加劇依賴風險,歐盟在美中夾縫難平衡。金融時報還說,中國角色凸顯全球制造業脆弱,資源爬坡時代邏輯不可逆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