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百度APP暢享高清圖片
![]()
一張紙,經過剪貼、雕塑、折疊,時而化身詮釋現代藝術的抽象立體畫,時而變成承載傳統文化的九色鹿……今天,2025“上善若水”上海國際紙藝術雙年展在奉賢區博物館開幕,來自全球各國的近百位藝術家,以118件各具特色的紙藝作品,帶上海觀眾看見薄薄紙張上蘊含的無限藝術可能。
本次展覽分為五大展區:大型裝置傳溫度、國際精品顯多元、生成紙藝融科技、沉浸展區造意境、非遺展區承傳統。展廳里,觀眾可以在大型紙藝裝置中看到光影與紙構建的融合藝術;可以在天馬行空的紙藝術畫作中了解外國藝術家對于自然的不同理解;可以在撕紙、剪紙中領略中國傳統非遺文化與現代藝術的融合碰撞;還可以走進展品的一角,沉浸式感受紙藝的纖毫畢現、如夢似幻。
![]()
沉浸式大型紙藝作品《我聽見了,我曾聽見,我正在聆聽》
作品《完整的循環》成為展廳中最吸睛的打卡點之一。這是智利藝術家克勞迪奧·阿庫尼亞用方形紙塊通過折紙技藝制作而成的。整個作品包含一百條魚、兩道人影與雙塔,構筑出一幅超現實的“水循環”與“生命輪回”的圖景。作品還十分巧合地與奉賢博物館所在的“上海之魚”有了相似的意象鏈接,讓藝術跨越千里,在奉賢相遇。
![]()
《完整的循環》
來自挪威尼堡的藝術家埃莉?普雷斯特加德則圍繞“水與地球的關聯”展開創作。她的作品《波浪與漩渦》(三聯作)選用植物纖維與水作為核心創作材料,呼應作品的生態主題。不同顏色的纖維在紙上形成宛如大氣風暴和海洋旋渦的造型,揭示水的自然循環與生態意義——水的無盡循環不僅滋養生命、塑造氣候,每一滴水都與地球的命運緊密相連。
國外藝術家獻上佳作,國內紙藝大師也在紙上講述著中國故事。新疆工藝美術大師張國靖帶來中國傳統風格的紙塑作品《馬馬呼呼》。他采用新疆國家級非遺手工制品桑皮紙為原料,運用非遺紙塑技藝塑造歡快爽朗的龍馬姿態,呈現天山腳下獨特的樸實粗獷之美。
![]()
《馬馬呼呼》
中國首批傳統手工紙藝匠人劉英則以傳統手工技法與創新的結構設計,將自然萬象、文化符號轉化為極具當代感的紙藝裝置。作品《九色鹿》以敦煌文化中的九色鹿為創作靈感,九色鹿的毛發由手工一片一片粘貼而成。對劉英來說,“整個創作過程就是靜心養性”,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手工藝人的匠心。
![]()
《九色鹿》
展覽將持續至2026年2月28日。展覽期間,藝術交流、紙藝工坊、展覽導賞、創意手作等一系列相關活動將在奉賢博物館與言子書院內舉行,更有覆蓋全區多家商戶的展覽“票根聯動”優惠上線,吸引市民游客深入探索紙上的多元藝術魅力。
原標題:《一張紙能玩出什么花樣?上海國際紙藝術雙年展上,近百位藝術家給出解答》
欄目編輯:華心怡
本文作者:新民晚報 吳旭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