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27號,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空軍一號”專機上,做了一件不尋常的事。他公開向朝鮮喊話,直接把“討論制裁”這個籌碼擺上了談判桌。要知道,“制裁”可是美國對朝政策里最核心、最敏感的部分,以往美方要么避而不談,要么以“朝鮮先讓步”為前提,如今特朗普主動拋出這一話題,早已不是普通的外交試探,而是他為了和金正恩見面,親自拿出的一份“誠意”。
![]()
更讓人意外的是,他緊接著還補了一句:“只要能和金正恩見面,我可以延長這次亞洲之行的行程。” 要知道,美國總統的出訪行程向來經過精密規劃,牽扯多方協調,特朗普愿意為一次尚未確定的會晤調整整個出訪計劃,這個姿態,在美國和朝鮮數十年的外交史上,都稱得上非常罕見。
而且,這份“誠意”不止于此。大家還記得嗎?就在兩天前,他還對一個更敏感的問題松了口。那就是承認朝鮮擁核。他當時說:"某種程度上,他們就是擁核國家。"這句話分量極重,因為"擁核地位"一直是美國歷任政府都不敢觸碰的紅線。可以說,為了促成這次會面,特朗普確實是豁出去了,拿出了不少對朝而言的“硬通貨”。
![]()
不不過,我們得冷靜看看,這份"難以拒絕的條件"是不是真的毫無保留。如果你仔細品讀他的表態,會發現處處都是"彈性空間"。他說"某種程度承認擁核",但回避了"正式外交承認";他說"討論制裁",但沒提任何具體的放寬范圍和時間表。這種模糊策略,既讓朝鮮看到好處,又給自己留足了后路,非常符合他"交易式外交"的一貫風格。
或許正是看出了這份“誠意”里的“小心思”,朝鮮方面對此的反應異常冷靜,甚至可以說有點“冷淡”。他們沒有像以往那樣通過官方媒體回應,而是用一系列行動,明確傳遞出“我們不著急”的信號。
![]()
首先,是高層訪俄"搶鏡"。在特朗普動身之前,朝鮮外務相崔善姬率團訪問俄羅斯,和俄外長拉夫羅夫敲定了合作方案,時間點正好覆蓋了美朝可能會談的窗口。這就像在告訴美國:我們不是只有你一個選擇。
其次,是導彈試射亮肌肉。APEC會議前,朝鮮試射了兩枚高超音速導彈。這被廣泛解讀為一種實力的展示,表明他們有能力在談判中保持強硬。
![]()
最關鍵的是,朝鮮如今對美國制裁的依賴度已經大不如前。通過在國際局勢中與俄羅斯靠近,朝鮮獲得了穩定的糧食和能源替代渠道。所以,特朗普眼中"難以拒絕"的條件,在金正恩看來,可能只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
當然,盡管朝鮮反應冷淡,但特朗普這番“豁出去”的操作,也并非全無效果。有幾個細節讓我覺得,美朝會晤依然存在可能:
第一,私人關系是獨特變量。特朗普多次強調他和金正恩"關系很好",這種領導人之間的私人情誼,是其他美國政客不具備的。
![]()
第二,時間上留了余地。特朗普主動提出延長行程,意味著雙方不必擠在APEC的緊張日程里,有了更靈活的溝通窗口。
但即便有這些積極信號,最核心的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朝鮮想要的,是“正式擁核承認+無條件放寬制裁”。而特朗普能給的,只是“某種程度承認+有條件談制裁”。這兩者之間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我認為,只有特朗普愿意再退一步,把‘模糊承諾’變成‘實際行動’,‘難以拒絕’才徹底能打動金正恩。”
![]()
所以,美朝會晤這回能不能能成?答案取決于特朗普。如果他只是想靠這些“彈性條件”先把金正恩請上桌,后續再慢慢壓縮朝鮮的訴求,那大概率會遭到拒絕;但如果他愿意在“正式承認擁核”或“明確制裁放寬范圍”上再讓一步,雙方才有坐下來談的可能。這場特朗普主動發起的外交攻勢,最終是得償所愿,還是無功而返,接下來的幾天,朝鮮官方的回應,將是最關鍵的答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