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電視的時候,碰到那種“大婚”的場面,只會感覺寒酸。尤其是四個人抬著“富家小姐”的場面,那轎子就是幾塊木板加點紅布,對真實歷史一點也不還原。
當然,這不是為古代地主說好話,而是我們如果“幻想穿越”,也總得見識一下真正的奢侈是什么吧?
今天要說的轎子,再貴的跑車也換不了。
![]()
它就是浙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萬工轎,全名金箔貼花花轎。
所謂“萬工”,就是要花費1萬多個工時,如果只有一個工匠,那至少需要30年時間才能完成。
清末民初的浙江一帶就流傳一句話:千工床,萬工轎,十里紅嫁妝。
良田千畝,紅妝十里!是古代女子的心愿,但實話說,能坐得起這種轎子的人,可謂是萬里挑一。
![]()
轎長1.5米,寬90厘米,高2.75米。最大的特色就是“三分雕刻,七分漆工”,需要八個人抬。
沒有使用一枚釘子,全榫卯結構,由幾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組成。轎上雕刻了300多個千姿百態的人物,以及無數的花鳥蟲獸。雕飾部位則多用純金裝飾,光黃金就用了10兩。
內容包羅萬象,既有天官賜福、麒麟送子等吉祥主題,也有《三國演義》、《西廂記》等古典戲曲場景。
還有特殊的一點,那就真到使用的時候,必須要把“轎門”拆下來才能坐進去。
![]()
別以為拆門很別扭,這也是婚禮當中的一段重要節目。工匠要在眾人的歡呼中,精準拆下32塊小花板,全程不能掉下一塊小零件。
然后新娘的母親唱著《哭嫁歌》,親兄弟將新娘抱上轎,再安裝上門板,與娘家的隔斷就此完成。
一路抬到夫家的過程中,敲鑼打鼓好不熱鬧,大戶人家光運送嫁妝和送親的隊伍,就能延綿數十里。
那一片喜氣洋洋的紅色,就是“十里紅妝”的由來。
![]()
萬工轎的華美,要歸功于寧波朱金木雕這門古老的手藝,有多古老?浙江井頭山遺址,在考古中就發現了相關髹漆工藝的實物。
那可是8000年的傳承了!需要運用貼金飾彩,結合沙金、碾金、碾銀、瀝粉、描金等多種工藝。
再撒上云母或蚌殼碎末,最后涂上傳統的中國大漆。那真是富麗堂皇到極致!
那問題來了,到底是誰制作了這頂轎子?
![]()
答案是清末民初寧波的一家“婚慶公司”。
據館方介紹,當時有一家彩結貰器店(貰shì,出租之意),花費大價錢請十幾位頂級工匠,制造了這頂轎子。
就和現在的公司差不多,把各種豪車租出去,很多都配司機。他們也會配上專業的轎夫,畢竟如果抬壞那損失就大了。
萬工轎,差不多就相當于現代大勞的標準吧,可能更高。
普通人當然租不起,據說使用一次就至少要200塊大洋。當時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月才掙五六塊,他們不吃不喝工作三四年才能勉強租一次。
![]()
配圖僅供參考
第一位坐上轎子的新娘,傳聞是民國上海總商會會長虞洽卿的女兒虞涵湛。
當年她才15歲,父親安排她與“中國實業之父”盛宣懷的孫子盛冠中聯姻。
被“包辦婚姻”,這位接受現代教育的千金大小姐當然不樂意。恰好彩結貰器店的老板朱全來在打造“萬工轎”,錢用完了還沒造完。
于是他找到虞洽卿要錢,并承諾給他的女兒坐這頂轎子出嫁。后來虞涵湛看完之后也很滿意,于是開開心心的嫁出去了。
對他們來說,辦這樣一場豪華婚禮,普通人幾輩子也掙不到。
![]()
寧波朱金漆木雕,第一批就被列入國家非遺名錄,那這頂代表性的轎子,無疑是頂級瑰寶。
現在也有很多“中式復古”婚禮,尤其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傳統文化。
按舊習俗八抬大轎要幾個人輪換著抬,中途不能沾地。但也沒必要墨守成規,得遇良人比什么都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