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之流——袁武歷史人物畫作品展
上海中國畫院
總策劃
江鵬
策展人
洪健
學術主持
徐明松
執行策展
劉宇倩
展覽時間
2025年9月26日-11月2日
(周一館休,逢節假日正常開放)
開放時間
9:30-16:30(16:00停止入場)
展覽地點
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岳陽路197號)
“時間之流——袁武歷史人物畫作品展”為藝術家袁武近期在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呈現的個展,展期至11月2日。本次展覽聚焦于袁武筆下的歷史人物群像,以切片式呈現他數十年藝術求索的成果。本文結合藝術家的《別碎語》語錄與展覽現場圖,帶領觀者在“時間之流”中駐足,感受袁武的藝術世界。
——編者按
![]()
現在許多的創作停留在畫照片的寫實階段,生搬硬抄照片中的人物形象,喪失了繪畫語言,更談不上藝術性和表現力。繪畫形象是有主觀性、趣味性,有強化和概括,是有用筆、用墨的造型。
寫生是把米做成飯的過程,完全抄對象是吃生米,不是做熟飯。

展覽現場
![]()
展覽現場
畫家如果能把自己的經歷、情感和感悟與自己的作品脈絡相通,那么作品才能算作是自己的作品,風格和語言也會屬于個人的。因為每個人的生活和對生活的理解是不同的。如:朱耷的鳥和石頭,虛谷的梅花和松樹,林風眠的鷺鷥和蘆葦。
水墨人物寫生要把握三層關系:一、整體與局部;二、主觀與客觀;三、筆墨與造型。
![]()
![]()
展覽現場
中國畫的小品、冊頁和主題繪畫的創作、表現方法是不同的。隨著繪畫經驗的積累,會發現其中的區別與相異。很多畫家為了討巧觀者和迎合藏家,將小品畫畫的越來越復雜細膩,甚至把大作品畫成撲克牌式的小畫,成了繪畫中的“微雕”,不僅違背了寫意中國畫的筆墨藝術規律,更重要的是使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喪失殆盡!
![]()
展覽現場
畫好古典人物畫小品,還是應該向古人的傳統中國畫藝術學習。傳統的書法用筆,花鳥、山水的造型符號和審美規律,都是我們要學習、繼承和掌握的。特別是人物的造型規律和形象味道,是東方的意象造型的精神所在,要忽略解剖結構,比例質感的素描語言,更不必用深入寫實的刻畫方式。一切都是意象的,在似與不似之間,以拙趣、意趣、東方的筆墨語言為主的表現手法,以意境、書卷氣息或野逸品格為理念的藝術追求,是畫好古典人物畫的宗旨。
![]()
《雅集圖》展覽現場
所謂的古典人物畫即是小品畫,也就是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另稱。無論構圖、人物形象及背景添補,都要簡潔、概括,追求隨意的感覺。融筆墨構成、形象趣味、意境追求為一體。不能用主題創作的繪畫方式來畫小品,那樣會太膩、太拘謹,少了書卷氣和寫意性,更沒有中國畫的筆墨隨性和書寫的表現,也很難呈現出文人畫中所追尋的形象意味。
(文/袁武)
作品欣賞
![]()
出貨圖
260×230cm
紙本水墨
2025年
![]()
林風眠和小鳥
260×230cm
紙本水墨
2025年
![]()
![]()
![]()
![]()
![]()
大師小景系列之二
34×45.5cm×5
紙本設色
2024年
![]()
![]()
![]()
![]()
塵埃落定系列
34×54cm×5
紙本水墨
2016-2022年
(來源:上海中國畫院)
藝術家簡介
![]()
袁武,1959年9月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本科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藝術系,1995年研究生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
歷任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副主任、教授;北京畫院執行院長,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六、七、八、九屆理事。現任中國美協國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國家畫院研究員、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藝術委員會委員。作品曾獲全國第七屆美展銅獎,第八屆美展優秀獎,第九屆美展銀獎,第十屆美展金獎。曾擔任全國美展第十二屆、第十三屆、第十四中國畫評委。解放軍藝術學院美術系兼職教授、首都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兼職教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