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莫迪在“維克蘭特號”航母上視察時一度流連忘返。
![]()
那一天,米格29K也是從白天飛到黑夜,就是為了給自家的海軍長長臉。望著米格29K騰空而起的“雄姿”,站在艦橋上的莫迪也是倍感欣慰。
終于服役了,“情緒價值”很大!
印度的首艘航母維克蘭特號一直是印度人的“寶貝”,它之所以會被如此關注,并不是因為它有多么先進和唯一,而是它對于整個印度來說,就像我們當年擁有“遼寧號”時那樣。
“維克蘭特號”作為印度首艘國產中型航母,其服役過程漫長且坎坷:從1999年設計至2005年開工建造,2022年才正式服役,前前后后印度人一共折騰了二十多年。
![]()
而且中間還幾次下水,剛服役的時候連雷達都沒裝全,讓人感覺特別費勁。
但不管怎么說,維克蘭特號還是在一片混亂和期待中誕生了。可想而知,服役的那天印度上下的激動心情,就像是“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維克蘭特號服役之后,印度海軍一直強調它的“國產特色”。
但其實這艘所謂的“國產”航母,很多關鍵技術和材料都來自于西方和俄羅斯,動力系統是美國的LM2500燃氣渦輪發動機。
說白了,維克蘭特號就是一個“萬國集成”的杰作,這也是印度軍備的所謂“自主研發”常態。
維克蘭特號確實讓印度海軍的“腰桿”硬了,但這也僅僅是在巴基斯坦這樣的小國面前。
作為一款滑躍起飛的中型航母,維克蘭特號的艦載機數量以及常規動力設計,和直通甲板的航母沒法比。
米格-29K性能有限,但也不是一個“吉祥物”。
維克蘭特號最多只能搭載約20多架米格-29K,這個數量僅是美軍尼米茲級航母艦載戰斗機的三分之一。
![]()
不可否認,米格-29K在前蘇聯時期是一款先進靈活的制空戰斗機,具備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對海/對地攻擊能力。
米格-29K并不是米格-29的直接改型,而是一架從頭開始設計和制造的全新飛機。
當年蘇聯研發米格-29K艦載機的時候,米格-29原型機才剛剛完成試飛,而艦載化過程也可以說是在趕工中完成的。
米格-29K降落時在承受航母上的強烈沖擊時有點吃力,因為這個印度和俄羅斯方面還爭吵過:印度海軍認為米格-29K的機體在頻繁起降中受損嚴重。
而俄羅斯方面則認為是因為“印度飛行員訓練不足,降落時過于粗暴導致的米格-29K受損。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但是好像說的都有理,到最后也沒有個權威說法。
![]()
性能方面,米格-29K的航程和載彈量本來就很有限,再加上維克蘭特號的滑躍起飛方式限制了艦載機的最大起飛重量,無法滿油滿彈起飛的米格-29K攻擊力便進一步縮水。
另外,除了艦載戰斗機最重要的就是預警機了,而維克蘭特號因為無法彈射,搭載的卡-31是直升機預警機,其雷達探測視野和續航遠不如固定翼預警機。
![]()
因此,維克蘭特號的防空圈半徑很小,急需護航的艦隊提供保護,但印度海軍的護衛艦和驅逐艦也先進不到哪去,預警對抗能力不足。
結語
當然了,不能因為“維克蘭特”號是印度的,就把它說得一無是處!當年我們剛剛擁有第一艘航母遼寧號時,其實也遇到過一定的困難和瓶頸。
但是,在我們軍工科研人員的努力下,后續的國產航母發展和更新速度卻遠超印度,現在的003號航母已經是直通甲板和電磁彈射了。
對印度而言,“維克蘭特”號雖然無法和頂級大型航母相提并論,但它的服役卻意味著印度的國際地位的進一步提升(至少他們自己是這樣認為的),二是為印度國民提供無可替代的情緒價值。
![]()
所以,“維克蘭特”號也不能簡單地用“強”或“弱”來概括,它更像是一個充滿“印度特色”的“興奮劑”。
以后印度能不能像我們一樣造出更大的航母?這個很難說,畢竟他們的腦回路經常令人嘆為觀止!
印度的很多國防計劃都像是在 “畫大餅”,口號喊得震天響,可實際操作起來后卻是另外一回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