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于當涂大青山腳下,李白文化園內詩聲瑯瑯,涂里游船碼頭的霓虹倒映在姑溪河面,與非遺跳馬燈的璀璨光影交織成一幅流動的古今畫卷。這座飽浸千年深厚文脈的江南小城,正緊緊握住文旅融合這支妙筆,于新時代的廣袤宣紙上,豪情萬丈地揮毫潑墨,書寫著屬于自己的輝煌篇章。
近年來,當涂縣堅持以加快推進旅游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文旅融合為強勁引擎,大力推動文化與旅游產業深度交融、協同發展。在這股強大的驅動力下,當涂縣旅游經濟日益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文化基因解碼 沉睡資源煥生機
![]()
走進桃花村村民王翠蘭的農家小院,青磚黛瓦間懸掛著繽紛彩燈,游客正興致勃勃地體驗“桃花釀”制作,歡聲笑語回蕩在小院的每個角落。“早些年,守著這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日子卻過得緊巴巴的。現在,村里建起露營基地,我家年收入翻了三番。”王翠蘭的感慨,折射出當涂“文化活水”引來的致富經。
當涂精心規劃構建“一區五塊”發展格局,通過采用“管委會+村鎮+公司”模式推動景村一體化發展。完善以游船碼頭、露營基地、低空經濟為代表的“水陸空”文旅新業態政策體系,為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以“文旅+”“+文旅”為發力方向,不斷盤活鄉村閑置土地,增設禾趣營地、流浪日落等文旅消費新場景。在這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詹村、萬山村先后獲評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十里桃花 萬畝果園”風貌獲評安徽省百佳鄉村旅游示范點,“X065藏泉路”獲評2024年馬鞍山市“十大最美農村路”。
產業矩陣成型 全域旅游顯活力
![]()
在甑山生態園私湯民宿,上海游客張女士邊品茶邊贊嘆:“沒想到鄉村民宿能媲美五星級酒店。”近年來,園區通過“民宿+”模式,巧妙融合茶社、餐廳等多種業態,節假日入住率持續保持在95%以上。2024年月平均接待量為1.7萬人次,假日期間日均接待量為0.2萬人次。目前全縣已培育皖美金牌民宿1家、省級特色美食村2家、省級精品主題村2家,形成完整的文旅消費鏈條,為游客提供了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旅游選擇。
科技創新,為當涂文旅產業的升級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強大動能。太白鎮推出的“李白”NPC互動對詩項目,巧妙地將現代時尚元素與傳統文化深度融合,讓游客在沉浸式互動體驗中,感受詩仙李白的豪邁與浪漫。此外,“國潮唐風演繹”、簪花打卡、西游主題巡演夜場秀等一系列精彩紛呈的特色活動也相繼開展,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體驗。2024年,暑期日均接待量突破3000人次,其中年輕游客占比超六成。這充分展現了當涂文旅產業在創新驅動下的無限活力與吸引力。
品牌效應凸顯 詩意棲居引客來
![]()
在千字文故里,來自外地的游客陳先生正用手機拍攝非遺展示:“通過媒體報道看到當涂的跳馬燈,特地來實地參觀。”他興奮地說道。這正是當涂“新媒體+文旅”戰略的成效。
近年來,當涂縣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招募4名自媒體博主、網紅名人為“當涂文旅推介官”。邀請安徽省知名主持人、千萬粉絲級網紅拍攝文旅短視頻,成功將當涂的美景、美食、文化等全方位地展現在大眾面前,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探尋。
2024年,當涂縣推出了“博物館說文物”系列視頻和講座,在社教活動中分享文博知識、推介精美文創產品。依托現代數字技術,開展了35場沉浸式、交互式“行走的博物館”活動,參與人次近10萬,持續讓傳統文化向基層延伸。
人才培養為可持續發展筑基。剛獲評省級鄉村旅游人才的民宿主理人周經理說:“縣里每年組織培訓或參觀,讓我們學到先進的管理經驗。”目前全縣已培育11名省級經營管理人才,形成“老中青”三代傳承梯隊,為文旅產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
從“藏在深閨”到“門庭若市”,當涂的蛻變印證著文旅融合的乘法效應。在這里,深厚的文化記憶成功轉化為豐富的旅游體驗,秀美的生態顏值也切實催生出可觀的經濟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