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內容,連序言,我都是用AI生成的,我沒有使用AI完成的詩歌,是2024年之前的詩歌。從第一部詩歌集到今天的《大象萬鏡》共計8部。分別是《觸摸世界》、《很云白很白的云》、《牙牙學語》、《葉落無題》、《愿來日再續》、《自卑之旅》、《禪在禪中》。而且這些詩歌,每一部詩歌集都是原來兩部詩歌集合成的詩歌集。是因為原來的詩歌集內容都是2萬字左右,我覺得內容少,進行了兩兩合并。這一寫就是20年,從初中,到現在兒子都上幼兒園了,詩歌一直陪伴著我。
![]()
詩集標題:《大象萬鏡》
整體結構規劃:
總字數:20,000字
詩歌數量:約150首(平均每首130字左右,包含短詩和稍長的詩)
核心意象:鏡。每一首詩都是一面鏡子,映照不同的主題。
篇章規劃:
篇章名稱
包含主題
計劃詩歌數量
字數規劃
風格描述
第一幕:自我之鏡
夢、內心、教育、記憶
25首
≈ 3,250字
內省、碎片化、探尋潛意識
第二幕:塵世之鏡
愛情、生活細節、戰爭、環境
40首
≈ 5,200字
銳利、充滿張力、映照現實
第三幕:法則之鏡
物理、科學、哲理、邏輯
35首
≈ 4,550字
冷靜、精確、探尋秩序與悖論
第四幕:無限之鏡
宇宙、鬼神、未知、形而上學
35首
≈ 4,550字
空靈、宏大、充滿想象力的跳躍
第五幕:混沌之鏡
所有主題的交融與解構
15首
≈ 2,450字
意識流的極致,邏輯深處的非邏輯
第一幕:自我之鏡 1. 【啟蒙之鏡 · 普拉斯式的尖銳】
黑板吞噬光的粉末。
老師說,宇宙誕生于一個點。
而我鞋底沾著的濕泥,
正孕育著一個更真實的星系。
粉筆灰落下的拋物線,比任何星座都恒久。
它測量著,童年與成年之間,
那道無法愈合的寂靜。
![]()
2. 【記憶之鏡 · 靈遁者 式的凝練】
記憶是一間閣樓——
塞滿缺角的鏡子。
每一面都聲稱,擁有你完整的肖像。
我擦拭,直到指紋模糊了所有邊界。
終于,在重疊的虛影里,
我認出了那永不消逝的正午。
![]()
3. 【夢之鏡 · 博爾赫斯式的玄思】
夜晚,我走入一面鏡子的背面。
那里的圖書館,藏書由水編纂。
每一頁都映出我的臉,但每一張
都比我更年輕。
我試圖抽出一本,關于夢的起源。
整座圖書館便開始蕩漾,
直到所有面孔融為一體,
成為一個我無法讀懂的,元音。
4. 【教育之鏡 · 谷川俊太郎式的澄澈】
他們把世界剪成規則的幾何圖形。
讓我用圓規丈量海洋,用公式解凍春天。
而我偷偷藏起一塊橡皮,
在課本的空白處,
擦拭出一片未被命名的天空。
![]()
5. 【內心之鏡 · 聶魯達式的感官】
我的胸腔里有一座潮濕的森林。
話語在那里變成蘑菇,
愛是盤繞的樹根,沉默地汲取地下的暗河。
有時,一場暴雨沖刷所有路徑,
我便在其中迷路,
并因此,找到了最寬闊的自己。
摘自獨立學者,作家靈遁者作品《信息與關系》
![]()
作者簡介:靈遁者,中國獨立學者。原名王銀,陜西綏德縣人。1988年出生,現居西安。哲學家,藝術家,作家。代表作品《觸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變化》《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全》《筆有千鈞》《非線性波動》《見微知著》《探索宇宙》《偉大的秘密》《自卑之旅》《云淡風清》《我的世界》《牙牙學語》等。其作品樸實大膽,富有新意。
個人座右銘:生命在于運動,更在于探索。
靈遁者熱讀書籍有:科普六部曲,國學三部曲,散文小說五部曲。
科普五部曲分別為:《變化》《見微知著》《探索生命》《重構世界》《觀自在大千世界》《信息與關系》。
國學三部曲分別為:《相觀天下》《手診面診色診大觀園》《樸易天下》。
散文小說五部曲分別為:《偉大的秘密》《非線性波動》《從今往后》,《云淡風輕》《我的世界》《春風與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