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星標”暫存文章,查找更方便!
環球零碳
碳中和領域的《新青年》
![]()
來源:GETTY
撰文:小明
編輯:小雨
→這是《環球零碳》的1734篇原創
交通領域屬于比較難實現凈零排放的行業,但沒想到中國汽車行業能提前實現碳達峰,而且碳排量下降迅速。
近日,第三十二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 2025)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3.0》(下稱《路線圖3.0》)提出,“汽車產業碳排放總量將于2028年先于國家碳減排承諾提前達峰,至2040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下降60%以上”。
一方面,汽車產業提前2年達峰,無疑為如期實現碳達峰目標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另一方面,汽車產業還首次提出了“碳排放總量下降目標”,成為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提出“到2035年,中國全經濟范圍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后,第一個“吃螃蟹”的行業。
中國汽車,在過去的70多年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燃油車到新能源車,承載了無數國人的夢想、艱辛和榮光。如今又提出提前碳達峰,底氣何來?
01
汽車運行碳排放占汽車產業近90%
汽車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帶動性強,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也是能源消耗“大戶”,并在制造、運行兩端產生碳排放,前者指的是汽車制造過程中消耗化石燃料產生的直接碳排放和消耗外購電力、熱力產生的間接碳排放,后者指的是汽車運行產生的直接碳排放。
《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 1.0》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由汽車運行造成的碳排放在全社會碳排放中占比約8%,在交通碳排放中占比約80%。其中保有量占比僅約11%的商用車,碳排放量占比達到55%。
2021年,我國汽車制造業碳排放總量(含動力電池)在工業(包括采礦業、制造業、能源供應業)碳排放中占比僅約1.3%。而根據《氣候變化第一次雙年透明度報告》,2021年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包括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約為 129.99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其中工業碳排放約111億噸,占比85%。
也就是說,汽車制造業碳排放在全社會碳排放中占比僅1.1%。
可見,汽車產業碳排放絕大部分(88%)來自于汽車運行,也就是化石燃料(汽油、柴油、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燃燒產生的碳排放。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公布數據,2022年我國汽車消耗汽柴油2.6億多噸;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全國汽油消費1.33億噸、柴油消費1.58億噸,合計2.91億噸。
也就是說,汽車消耗汽柴油占全國汽柴油消費總量的近90%。
因此,化石能源的使用是汽車碳排放的主要來源。
02
新能源汽車是降碳的主力軍
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3.53億輛,其中燃油車占比約91%;新能源汽車保有量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其中純電動汽車保有量2209萬輛,占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70.34%。
《路線圖3.0》預測,未來15年,內燃機仍將是汽車的重要動力來源。到2030年、2040年,汽車銷量中仍有約2/3、1/3需要由內燃機作為動力源或協同動力源,保有量占比會更高。
![]()
短期來看,汽車降碳的首要路徑就是降低油耗。
目前,燃油乘用車百公里平均油耗仍然超過6L,相比《路線圖3.0》提出的“2040年,傳統能源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到3.5L/100km”,仍有較大改善空間。
按照2022年數據進行測算,油耗每下降1%,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超750萬噸(汽柴油碳排放因子分別為2.92噸/噸,3.09噸/噸)
降低汽車油耗,關鍵在于提高燃油效率,措施包括采用增壓、直噴、低摩等技術,回收尾氣能量、發展混合動力等。
目前,汽油機熱效率普遍為35%~42%。
2023年3月,歐盟出臺了“禁燃令”:自2035年起,原則上禁止銷售非零排放汽車,但豁免了電子燃料(使用電解水生成的氫氣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催化反應進而合成液體碳氫燃料)。
電子燃料、氫燃料等零碳燃料的發展,在為內燃機汽車“續命”的同時,也顯著降低了汽車碳排放。
中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是降碳的主力軍。
統計顯示,2024年,我國純電動乘用車平均電耗為百公里12.54千瓦時,排放二氧化碳約6.7kg;燃油乘用車百公里油耗6L,排放二氧化碳約13kg。
可見,電動車減排近50%。
一方面,隨著光伏、風電等新能源的快速發展,汽車用電的“清潔度”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的減碳效果將更為顯著。
以生態環境部、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2021年(0.5568kgCO2/kWh)、2022年(0.5366kgCO2/kWh)電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來看,減排約3.6%。
2024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為19.8%,火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63%。按照規劃,到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到2035年達到30%以上,到2060年達到80%以上。
另一方面,隨著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性能的持續提升,新能源汽車的電耗也將不斷降低。
《路線圖3.0》預測,2040年,新能源A級車電耗降至9.2kWh/100km以下。
此外,智能網聯技術的發展,為汽車降碳注入了新動力,可以提升出行效率、優化能源管理。
《路線圖3.0》預測,L2級及以上智能網聯乘用車到2030年在新車中全面普及,L3/L4級在2035年達到70%以上。到2040年,L4級在智能網聯汽車新車中全面普及,L5級開始進入市場。
近年來,在燃油車效率提升、電動車推廣等綜合作用下,國內汽車能耗不斷降低,取得了顯著的減排效果。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4年度,中國境內117家乘用車企業共生產/進口乘用車2318.9萬輛,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WLTC工況)為3.31升/100公里,相比2020年(5.61升/100公里)下降41%,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78.47克/公里。
分開來看,93家境內乘用車生產企業累計生產乘用車2256.3萬輛,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3.21升/100公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76克/公里;24家進口乘用車供應企業進口乘用車62.6萬輛,平均燃料消耗量實際值為7.58升/100公里,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79.55克/公里。
我們再看下商用車。
商用車保有量雖然遠少于乘用車,但碳排放超過乘用車。《汽車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 1.0》數據顯示,保有量占比僅約11%的商用車,碳排放占比達到約55%。
重卡又是商用車中的排放大戶。數據顯示,重卡以20%的商用車保有量占比,貢獻了超80%的碳排放量。
可喜的是,自2024年以來,新能源重卡成狂飆之勢。
根據第一商用車網數據,2024年,在重卡銷量下滑1%的情況下,新能源重卡大漲140%;2025年上半年,在重卡銷量增長6.9%的情況下,新能源重卡大漲186%,其中,純電動重卡同比增長195%,占比近97.7%。
今年9月,國內新能源重卡銷售2.41輛,是從今年3月以來連續第7個月銷量破萬輛的月份,且是史上第一個銷量突破20000輛的月份。1-9月,我國新能源重卡銷量突破11.96萬輛,同比大幅增長了198%,滲透率達到24%。
究其原因,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居功至偉”。
2024年7月,在“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指引下,交通運輸部、財政部出臺《關于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2025年3月,在“兩新”政策加力擴圍指引下,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出臺《關于實施老舊營運貨車報廢更新的通知》,國三、國四排放標準的營運貨車被納入補貼范圍。
03
新能源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這是中國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許下的“氣候承諾”。
也就是說,到203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要達到50%以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1286.6萬輛,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0.9%,其中純電動汽車占比60%。
《路線圖3.0》預測,2035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占乘用車新車銷量的80%以上,新能源商用車銷量占商用車新車銷量的55%左右,這很好地佐證了國家自主貢獻的目標。
自2009年“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啟動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走過了近16年的發展歷程。
前期,依靠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購置稅減免政策,完成了“原始積累”。但2019年后,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逐步退坡,直至2022年終止;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政策2026年-2027年從免征調整為減半征收,并大幅提高了產品技術要求。
這也意味著,政策完成了“扶上馬,送一程”的歷史使命,新能源汽車企業開啟了“自然選擇”之路。
參考資料
[1] 環球零碳. 連續29個月增長!電動重卡一路狂飆,燃油車還有未來嗎?2025-07-29.
[2] 環球零碳. 最高層定調未來十年中國氣候目標,完成難度有多大.2025-09-25.
熱門閱讀
(點擊圖片跳轉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