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十四五”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活力,年產銷規模雙雙突破1200萬輛,關鍵核心技術持續突破,全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與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自主品牌加速走向全球市場。這些成就共同推動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立足“十五五”規劃建議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引領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明確要求,汽車產業正經歷深刻的轉型升級,從依賴規模擴張的傳統工業形態,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新產業形態躍升。這一轉型不僅體現在動力系統的電動化、智能化升級,更通過核心技術攻關實現從“制造”到“創造”的質變。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9月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強勁增長態勢,月產銷量雙雙突破160萬輛大關,產量161.7萬輛、銷量160.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3.7%和24.6%。2025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總產量達1124.3萬輛、銷量112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2%和34.9%,延續了近年來持續攀升的良好勢頭。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市場銷量占比相較2024年同期顯著提升,這一變化反映出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正穩步提高。
![]()
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
這種增長態勢的背后,是技術創新帶來的產品力提升,如電池續航里程增加、充電效率提高、能耗降低、智能化水平提升等。國內銷量的增長,也直觀地展現出新能源汽車正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成為越來越多消費者的主動選擇。
從新能源汽車企業來看,頭部企業中,今年1至9月,比亞迪全球累計銷量達到326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8.64%,已完成全年460萬輛銷量目標的70.87%。在產品結構方面,智能化車型已成為比亞迪銷量的重要支撐。自2025年初搭載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的車型上市以來,截至9月,相關車型累計銷量已超過170萬輛,每天生成的輔助駕駛數據里程突破1億公里。
技術進步是滿足用戶需求 與推動產業升級的雙向紐帶
技術進步是連接用戶需求與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紐帶。以比亞迪為例,其在新能源技術及智能駕駛領域的持續投入,不僅積累了扎實的技術驗證經驗,更直接回應了用戶對安全、高效、環保出行的深層需求。正如打開比亞迪網站,那句醒目的標語:“用技術創新,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從剛剛發布的今年前三季度數據來看,比亞迪營研發費用達437.5億元,同比增長31%,遠超同期233.3億元的凈利潤。據統計,截至目前比亞迪累計研發投入已超2200億元。正是研發的高投入,比亞迪今年推出了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超級e平臺兆瓦閃充、靈鳶車載無人機系統等眾多技術,持續打造產品,從而推動銷量穩健增長。
正如比亞迪立于全球新能源汽車頭部依然持續高投入,技術進步既不是終點也不是起點,而是貫穿用戶需求與產業升級的橋梁。它通過持續迭代的產品與服務,讓用戶獲得更優體驗的同時,推動汽車產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與美好生活向往的同頻共振。
![]()
技術創新推動汽車工業高質量發展
比亞迪憑借技術創新快速落地的能力,在續航里程優化、用車成本降低、駕駛體驗提升等多個用戶需求維度取得成果,切實解決了用戶用車過程中的實際問題。
以第五代DM技術為例,該技術通過46.06%熱效率發動機與2.6升/100公里超低油耗的技術突破,直接回應了用戶對低使用成本的剛性需求。依托超150萬用戶月均28億公里行駛數據庫,比亞迪開發出覆蓋180萬種工況的AI能耗管理策略,使秦L DM-i等車型實現2100公里綜合續航,按當前92號汽油每升7-8元的市場價格計算,單次加滿油可省40-50元,將“省油”轉化為用戶可感知的經濟價值。這種技術突破不僅降低了用戶用車成本,更推動插混技術的進一步升級。
![]()
比亞迪的云輦智能車身控制系統與天神之眼輔助駕駛系統,則通過差異化技術路徑實現了從日常駕乘到極限越野的全場景覆蓋。云輦系統通過阻尼自適應、空氣懸架等方案提升舒適性,其“智駕平權”策略將輔助駕駛功能下放至7萬元級車型,推動輔助駕駛從“高端配置”向“基礎功能”轉型。這些技術創新滿足了用戶對舒適性、安全性的需求,同時也重構了智能駕駛的生態體系,推動了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延伸。
![]()
由此可見,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有著深層次關聯。比亞迪通過持續的技術投入,不僅實現了自身從“制造”向“創造”的質變,更通過技術外溢效應,有力推動了中國汽車工業的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