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號,美國總統突然出現在韓國釜山,停留了幾個小時就離開,這位總統不是來參加APEC會議,而是專門安排了一場與中國的閉門會談,會談結束后沒有發表任何聲明,也沒有留下合影,直接返回美國,韓國方面感到尷尬,盡管韓國是會議的東道主,卻被排除在外,這件事表明美國政府把處理對華事務放在優先位置,甚至顧不上參與多邊會議。
![]()
就在峰會前一天,美國宣布要重新進行核試驗,這是1992年以來的第一次,也是冷戰后第一個做出這種舉動的核大國,他們在推特上說中國五年內就能趕上美國的核武器數量,所以美國沒有別的選擇,但沒有人給出具體數據來證明這件事,同一天俄羅斯公布了波塞冬核魚雷的測試結果,這種魚雷能潛行幾千公里遠,引發海嘯打擊沿海基地,之前還有海燕導彈,可以飛行一萬五千公里不用加油,還能繞開美國反導系統,攔截它會帶來核污染,美國嘴上說是為了應對中國,實際上擔心的是俄羅斯的新武器。
![]()
峰會結束后,美國政府宣布取消最近加征的對華關稅,讓稅率退回到今年四月份之前的水平,這件事讓人感到矛盾,美國過去一直強調關稅是談判中的重要籌碼,現在美國撤走這個籌碼,卻沒有看到談判取得實際成果,有內部消息透露,美國企業承受不住壓力,通脹持續走高,成本不斷上漲,這些因素迫使白宮作出退讓,所謂的戰略勝利,其實是經濟壓力帶來的妥協,表面說得漂亮,內里已經支撐不住。
![]()
美國重新開始進行核試驗,并不是因為技術上有這個需要,美國從2010年以來,絕大多數核彈頭的評估都依賴超級計算機模擬完成,實際爆炸已經不是主要手段,這次恢復真實爆炸試驗,更像是在國內軍工集團面前展示動作,同時也想干擾中國和俄羅斯在高超音速武器與無人潛航器方面的進展,說到底,這是一場政治表演,并不代表科技實力的真實體現。
![]()
韓國在這次峰會里被冷落,亞太經合組織的議程沒有韓國參與的事,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三個國家緊密合作,中國、俄羅斯和印度也在金磚框架下擴大聯系,美國的做法可能引發日本和韓國國內出現擁有核武器的呼聲,臺海地區和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可能逐步加劇,俄羅斯展示的“波塞冬”和“海燕”系統,已經超越傳統核威懾,變成分散式、多層面的不可逆打擊力量,美國想單獨對抗任何一方都變得困難。
![]()
美國如果進行核試驗,即使沒有簽署《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也等于主動放棄道德高地的立場,中國在2023年白皮書中明確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種做法和美國擴大核選項的方向完全不同,俄羅斯選擇在美國總統離境前七十二小時公布“海燕”測試成功的消息,時間把握得很準,明顯是針對美國,美國國會今年還批準了五十八億美元用于升級核指揮系統并引入人工智能技術,這與核試驗結合起來,形成軟硬兼施的局面,意圖非常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